“一個人在哪裏都能找到自己的天地,隻要他肯付出代價。”
——亨利·詹姆斯
性是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性的生活是痛苦的;有性的生活是幸福的。
一、大學生的性理解
性伴隨著人的一生,無論你是直接麵對它,還是有意回避它。性可能會給人的一生增添無限的生機,也可能會給人的一生帶來無限的深思,甚至可能帶來無限的悔恨。大學生正值性發育的特殊階段,其生理已經成熟,而心理還未完全成熟,因而性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心理困惑,可能影響其自身的健康發展。
(一)性的回避
對性知識的缺乏,不是大學生自身的過錯,我們不能責怪他們。
長期以來,人們都是談性色變。因為一談到性,就會被認為是低級、下流、無恥的,認為性純粹是兩個人的私事,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交談。因而,我國缺乏對性知識的正確教育,導致大學生性知識缺乏。
非常奇怪的是,我們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卻不能對“人到底從何而來”這個極簡單、極常見的問題做出正麵的回答。
“我是從哪裏來的?媽媽”小孩問。
“你是從山洞裏撿來的”媽媽答道。
“山洞裏怎麼會有我呢?”小孩追問。這時媽媽就不知怎麼應對了。也許她也是從她的媽媽那兒學來的。這種問答在過去幾乎成了經典話語。
到了現在,當小孩問到媽媽自己是怎麼來的時候,媽媽會回答說,是從媽媽肚子裏生出來的。當孩子再進一步問媽媽的肚子怎麼會裝下我,能生下我時,媽媽也不知如何回答了。這種回答雖然比過去進步多了,但仍未觸及實質問題。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裏,竟然不知道自己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一個多麼奇怪的現象!為什麼我們的父輩們不願意將性的知識一代傳給一代,而要讓我們困惑許久,讓我們在性知識的迷宮裏慢慢摸索?有的能找到正確答案,有的卻找不到正確答案。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
(二)性的自然屬性
要正確地認識性,就需要對性器官一生殖器官作個了解。認識性器官是了解性的基礎和前提。沒有性器官就無所謂性、性行為以及性的社會屬性等諸多問題。
男性的生殖器簡單地分為兩部分:直接從身體外表可以見到的部分叫外生殖器;不能從身體外表見到的部分叫內生殖器。根據男性出生後生殖功能的變化,可將男性生殖功能的發育劃分為幾個不同時期,其中青春期的起始年齡和性成熟年齡可因地區、遺傳、營養、衛生等的不同而存在個體差異。
女性的生殖器也包括外生殖器和內生殖器兩個部分。從傳統文化角度而言,女性的處女膜對其具有道德判斷價值。但必須明確,處女膜隻是未婚婦女覆蓋於陰道口的一層薄膜,它沒有什麼生理功能,有的女性出生時就沒有處女膜,現代婦女從事越來越多的劇烈運動(如跑、跳、騎自行車等),因騎跨傷而撕裂處女膜的現象十分常見,所以將處女膜是否完整作為判定女子是否有過性交行為的標準是極其錯誤的,更不能把處女膜破裂和女性是否貞潔劃等號。我們最主要的還是要摒棄封建、落後的觀念,樹立現代、科學的性貞操觀,不應將處女膜看得重於愛情,重於女性的自身美德。但同時,為了日後美滿幸福的婚姻生活和自身的身心健康,我們主張在婚前保持性純潔,自覺推遲兩性行為。(三)性別的確定
其實,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從其性別上來看,無非就是男女之別。但為什麼會出現男女性別的差異,這是因為人類個體性別遺傳由細胞內存在的46條染色體中的兩條性染色體所決定的。男女兩性的性染色體是不同的。如果這兩條性染色體是同型的( XX),個體的性別為女性;如果是異型的(XY),個體的性別為男性。女性生殖細胞隻會有XX染色體,減數分裂後的卵子隻含有一條X染色體;男性生殖細胞含有X和Y染色體,減數分裂後一半,含有X染色體,另一半則含有Y染色體。胎兒的性別由精子中含的染色體所決定,如果含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後將發育成男性胎兒;而含有X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則發育成女性胎兒。
這種性染色體之所以不同,是取決於一種神奇的物質,這種神奇的物質就是HY抗原
HY抗原是器髒移植時引起排斥反應的物質,是附著在Y染色體上的蛋白質。當它與性腺細胞上的受體相結合而使性腺發育成睾丸,製造男性荷爾蒙,促使身體男性化。如受精卵不含Y染色體,便不能產生HY抗原,在沒有HY抗原的情況下,性腺就按其本性發育成卵巢,而成為女性。
二、性的社會屬性
人的性除了具有其自然屬性的生殖器官和生理的性行為外,更重要的還具有社會屬性。這是人之所以為人,而不是一般動物的根本屬性。
所謂性的社會屬性,是指在一定的曆史條件下,人的性及性行為受到一定社會因素的規範和製約。孟子日:“人有是非之心,惻隱之心,羞恥之心。”這是人具有語言、文明的結果。而動物沒有文明,無所謂羞恥之心,因而動物的性器官是暴露在外的,而目.動物性行為的發生是不分時間和場合的。而人的生殖器官是掩蓋著的。傳說自從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之後,就具有了羞恥之感,開始用樹葉擋住其生殖器官,以表其羞恥之心。
人的性及活動所受到的社會規範,主要是指各種性觀念、性習俗、性文化等諸多因素。這些因素又是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最終形成了規範人們性和性行為的各種性道德和性法律。
性文化。性文化是文化領域中的一個分支,是涉及性知識方麵的文化規範。性文化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性文化是內容與性密切相關的性信息,如人體繪畫、通俗歌曲、言情小說、愛情詩及有關的電影、電視等。廣義的性文化除了上述內容外,還包括人類的性行為、性科學、性教育、性道德、性法律等。隻要是涉及有關性的內容的文化,都應當屬於性文化。
無論是從廣義的性文化還是從狹義的性文化來講,性文化的主要內容都會自然地涉及下列幾方麵的內容:
(1)性心理。性心理是人們對性的情感的內在體驗。性心理最初表現為對自己的性別認同心理。尤其當小孩在幼年的時候,就會感到不同性別生理上的差別,雖然他們不能認識到這是性別差異,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已經領悟到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並時刻關注自己性器官與異性性器官的差異。其次是表現為對自己性別的判斷標準及其認同心理。當小孩子感到自己與異性的生殖器官有差異,並在其家長對其性別認同的教育引導下,小孩開始逐漸接受其性差異,並認同自己的性別,尤其當小孩逐漸成長後進入同性群體當中,其性別的心理接納程度就更強。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加,這種認同心理也加強。但是當其性生理趨於成熟時,卻又具有極強的排斥心理,也就是內心渴求獲得對方,而外在的行為卻表現為不斷的排斥。
性心理的產生是受自然和社會兩個方麵的影響。人的生殖器官是性心理產生的生理基礎,這是性的生物本能。人的性心理還受著社會因素的影響和製約。
社會因素的影響具有兩個方麵的作用:一方麵具有抑製作用。當一個人在其性心理的刺激作用下,很可能渴求釋放性的行為,但如果在公共場合或者其性釋放的對象不符合道德或法律的規範,其性的釋放就不能實施,而隻能通過內在的性道德或性法律加以抑製。另一方麵具有積極作用。當一個人在其性心理的刺激作用下,如果性釋放的場合或對象符合性道德或性法律的規定,那麼,這時的性心理就會表現出激動或高昂的情緒,甚至產生巨大的衝擊力,能表現出美的情感,使雙方性行為體現出人生的美好樂趣。
(2)性信息。性信息是性心理的外在表達形式。性信息就是一種性的符號。這種符號可以用各種形式表達出來。作為一般的動物就是通過最初的、最簡單的聲音或肢體的動作來表達。而人除這些外,還能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其內心深處的性信息,這是人唯一的特性,是其他任何動物都不具備的。
(3)性行為。作為動物的性行為是不分場所的,但要受季節性限製。但作為人的性行為是不受季節性限製,具有很強的性能力,但卻因為文明的需要,要受到場所的限製。
因而,對性的認識,應當從兩個方麵進行。一是性的自然屬性,也即生理屬性;一是性的社會屬性。脫離了這兩個方麵,人們都無法準確地認識自身的性。
三、性的特征
動物具有性和性行為,使其不斷地繁衍,而人也不例外。因而,人類性的自然屬性是人類性的普遍性。任何一個人類的個體都是性的產物,沒有人類的性及性行為,就沒有人類自身的繁衍和發展。人自身的染色體的數目都是相同的,隻不過男女之間有一對性染色體是不一樣的,但不管怎樣,每一個人都是由其父母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組合而決定的。
作為性的這些自然屬性,並不是人類性的本質,因為其他生物體也可以通過性及性行為來完成種類的延伸。而人與動物的性及性行為的最大區別就是他的社會性。
(一)性的文明
孟子曰:“人有是非之心,惻隱之心,羞恥之心。”這是人類社會化文明的結果。傳說,夏娃和亞當在天堂裏原來都是裸體的,並無羞恥之感,在偷吃禁果之後才知羞恥。人在出生之時是裸體的,這是自然現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曆的豐富,人會感到性別差異,會感到羞恥,就會用遮羞布擋住其害羞之處。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增強,人們除了用有形的遮羞布遮擋之外,還用一些無形的文明規範來遮擋其害羞之處。這些無形的“遮羞布”就是性道德、性法律、性心理、性觀念等性文明。(二)性的定位
性的定位是因為性別的差異而導致不同的性別角色在其社會中所處的地位不同。性的定位在根本上是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所決定的。早在原始社會的母係氏族公社時期,女子在生產中起主要作用。她們是農業勞動、管理住所、保護火種和撫育子女等活動的承擔者,這些勞動比男子的采集性生產活動更為穩定、重要,範圍更廣,決定了婦女在整個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主導作用。當時人類的性行為比較混亂,人們在出生時隻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女性便居於家庭的主要位置。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製的出現,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日漸重要,男性為了把其私有財產留傳給自己的後代,就要留守家庭並抵製性行為的混亂,因而出現了一夫一妻製。這時性的定位由原來的多重性變為單一性,這就為後來出現的父係家庭製奠定了基礎。
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女性就不再留守家庭,而是走出家庭,同男性具有同等的勞動權、經濟權。這時女性開始要求與男性具有相同的性權利。在文藝複興後期,資本主義國家的女性就提出了“性解放、性自由”,以反對男性在家庭生活中對性的控製權。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又出現性定位的模糊性。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要求性的定位是對等的、唯一的,而不是混亂的、無序的。這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