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我怎麼可能腦子裏隻有男人呢,這是不科學不正確的,所以,我的生活中除了感情糟糕,人際關係也很糟糕,這個在我與父母的相處過程中就可以看出來了。能把父母看做是敵人的估計我就是那少數人中的極端分子。並且我還不打算挽救這段糟糕的關係。
現在我生活在暑假時期,我待在家裏,輔導我弟的政治和英語,我又是著重於他的政治的。說起來,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理論,我輔導不好我弟,我弟不做作業,最後懲罰的是我這個含辛茹苦的老師,要扣我的生活費。而我又是一個視財如命的女生,因此,我母親的這個做法嚴重引起我的抗議,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戰爭爆發了。我的母上大人,在我同學麵前,再次提起了這個事情,一早上的好心情和她好不容易可以正常溝通的狀態,一下子全盤奔潰。我們吵了,她也沒有覺得自己的做法有什麼問題,我也詢問了很多我的同學,得出的結論是,我母親的問題。
當然,我可以承認,我可以采取委婉的方式和母親商量,但是,我是一個很能忍的人,從小到大,我和父母吵架的次數總共三次,很不幸的是,這三次都是大吵,不是父親生病就是母親生病。但即使這樣,我也不會說我的做法有很大的問題,因為我隻是單純的提高了我的分貝,受盡委屈的是我。我的母親隻會覺得,小農奴反抗挑戰了她的權威,我又能說什麼呢。
但是,最令我尷尬的是,我的經濟還獨立,所以我隻能受他們的脅迫,我隻能在戰役撐到最後的時候,仍舊要低下我的頭,最後繳械投降的依舊是我。可能有人說,他們是你的父母,低個頭認個錯就好了,但我不這麼認為,即使是我的父母,也沒有資格隨意用金錢脅迫我,威脅我,使我低頭使我折服,這是我被迫的,不是我心甘情願的,我是充滿怒氣和怨言的。現在的我就一個想法,盡可能快點經濟獨立,隻有這樣,我才能斷了一切,我才能做最自在的自己。
當然,總是會有人喜歡對別人的生活開始評判,並說出一大堆道理,來使對方達到他想要的結局。可惜的是,不是當事人,就很難體會到,什麼叫做,不情不願和憋著一口氣的委屈和憤怒。
我與我父母的關係,可能可以說是很糟糕的中國式家庭的關係。我由我的外公外婆帶大,感情比父母深厚的多得多得多,但是由老一輩帶大的不止我一個,可是也很少有人會像我這樣,和父母變成了“敵人”。症結在哪裏,可能是我的固執,和他們的固執。雙方的固執,導致了家庭矛盾的加劇。
我覺得大多數中國家庭的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都是屬於一種上下級的關係,也不缺乏有像其他國家的朋友相待的家庭關係。當然,我並沒有說上下級關係不好,隻是,當這種上下級關係中的雙方都固執且不願意屈服的時候,很多家庭矛盾就會一觸即發。
以我的家庭為例,我不是獨生子女,我的下麵還有一個隻比我小兩歲的弟弟,從我被扔到外公外婆家,我相信大家都不難看出些許東西。當然重男輕女的思想是不對,但是它的存在也是必然的,畢竟我們是個古老的國家,好的東西流傳的久了留到現在,相對的,糟粕也容易根深蒂固,難以拔除。我在這裏就不訴苦了,訴說我怎麼覺得我父母是重男輕女,我父母是怎麼怎麼對我不好,這些東西摻雜太多主觀情感,我不說,容易留下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