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事出有因(1 / 2)

周郎一命隕,貴妃付白綾。

英才遭天妒,紅顏命淒淩。

幼龍出深潭,雲中弄雨晴。

江海風浪催,片片落逆鱗。

第一章事出有因

明永樂三年九月中旬的一天,清晨的武當山雲蒸霞蔚。深遠厚重的鍾聲回蕩在新翻修的廟台殿閣之間。

這鍾聲是掌門張清修,召喚所有的弟子至大殿議事。

待人到齊後,清修道長帶領大家向張真人的金像行三拜禮。禮畢,張道長坐於大殿正坐,三位師弟則分坐兩廂,其餘各弟子則站立兩旁,俯首聆聽掌門教誨。

但見張道長輕搭拂塵,撚著三縷銀絲,微笑道:“諸位同門,我昨日收到華山派嶽掌門來信。信中提及,近年來沿海倭寇橫行,為禍江南,並大有進犯中原之勢。

因此,華山派傳信召集各門派掌門及弟子,與十月十日在長安城郊共赴論武大會,共同商討對付倭寇之策。並通過切磋比武,選出一人,代表武術界與朝廷聯絡配合,共剿倭寇。

各位,自永樂皇帝登基以來,內憂外患不斷。我門派受皇帝隆恩厚待,卻始終未能為朝廷進一分力,問心實有愧疚。此時正是時機,我各位門人弟子應當全力以赴,支持此次武林盛會。”

聽到此處,大家紛紛點頭稱是,更有人已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張道長繼續說道:“長安路途遙遠,我打算明日便啟程。四師弟清遠帶本部弟子二十人隨我一同前往。四師弟正值壯年,深得我派武術精髓,我打算讓四師弟做此次論武的武當代表人,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聽罷,各位道長紛紛表示認可。陳清遠道長起身對大家深施一禮,道:“我清遠自幼出家在武當山,受師祖張真人諄諄教導,各位師兄提攜,自以為武藝已爐火純青。此次蒙掌門師兄厚愛,各位師兄及同門信任,我必全力以赴,揚我武當聲威。更望師祖張真人有知,佑我拔得頭籌!”說罷,向張真人像再施以大禮。

眾人齊聲叫好,張道長更是麵露欣慰之色,言道:“有師弟此話,看來這次長安之行便是勢在必得。好!明早我們一同啟程。傳令各部,大家各司其職,並開始速速準備路上應用之物。”眾弟子領命。

張道長又轉向二師弟,道:“清弘,此次遠遊快則兩月,慢則三四月。在此期間,山內各項事務便交由你來打理,萬事你要多加費心。自師祖走後,小師弟一直在後山閉關,你也要多加照料。”

宋清弘道長領命。

次日,武當上下整裝肅穆,恭送張掌門。

自打張道長離了武當,一路遇山開道,遇河投石,見人問路,見店投宿。行了二十多日,終於抵達長安城,一路辛苦自不必說。且說來至長安城下,早有華山弟子在驛站日夜等候。

華山弟子護送道長徒眾,來至早已包下的客棧歇息,尊道:“張掌門來得正巧,盛會還有三日便要舉行,在此期間,道長不如在長安城遊覽一番。如有吩咐,差人到驛站說明便可。我等還要去迎接其他幾路客人,先行告辭。”

待到次日,師兄弟二人拜會了先前到達的幾派掌門代表,難免說些恭維客套的話。

再一日,武當眾人興致勃勃遊覽了明朝開國太祖皇帝新建的長安城。一路由永寧門轉到安遠門,又由長樂門轉到安定門。

長安城作為中原西北重鎮,在曆朝曆代的地位都至關重要,先後有西周、秦、西漢、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在此建都。漢張良說:“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裏,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麵而守,獨以一麵東製諸侯,此所謂金城千裏、天府之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