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拂著竹葉,帶起一陣陣沙沙聲,或許是竹葉感覺到風中夾雜的幾絲夏天的氣息,整個竹林都在沙沙聲中變成了深邃的綠色。
在這片竹林組成的綠海中,有一個白點正徐徐移動。近來細看是個一襲白衣的青年,青年抱著宣紙緩步向竹林深處行去,看他那不急不緩的模樣,似乎剛好踏著風吹竹葉的節奏,就像與周圍的景色融為一體一般的寧靜舒適,讓人看了也能由心的感覺到一種靜謐美好的感覺。
跟隨著青年奇妙的步伐的節奏,恍惚間就走進了竹林深處。不過令人驚訝的是,竹林深處竟是一方池塘。池塘的水竟然看起來清澈見底,往池塘另一邊看去才看得明白--原來這池水竟是攔下山間的溪流而來的,池塘另一頭把池塘的水引出去,一進一出,水自然清澈見底。池中還有著幾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再看向池塘中心,一座木橋直通到池塘中心,一座不算太大的竹居依托池塘中心的一塊小高地而建,小高地中間正好還有一棵看起來不小的樹樹蔭甚至遮到了竹居這邊,樹的根莖四處延伸,可以清楚的看到水下盤根錯雜的樹根。樹下也長著一些漂亮的花草。遠遠看來,給人一種世外小桃源的感覺,可以感覺到這裏的主人對這片小桃源的用心和喜愛程度。
青年似乎早已習慣了眼前的這片景色,依舊隻是不緊不慢地往池塘中心的竹居走去。走進竹居可以透過窗戶看到竹居裏麵的書案上還攤著幾幅畫--不少畫這方池塘的風景的,另外的都是畫鯉魚的,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其中那幅活靈活現的紅色錦鯉,仿佛躍然紙上。這幅畫的左上角邊緣還留有一個名字“扶桑淺溪”,名字的旁邊便是畫主留的字“時值戰亂,幸得友人贈一居於林,旁有小塘,中有一紅色錦鯉,頗有靈,其尾似綢,甚喜,曰紅綾,作錦鯉抄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