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 大結局(3 / 3)

“哎呀,爸,不是農民啦,我是創業。打造育茶基地,城鄉兼顧。店還在呢。”

在我解釋一番後,父親答應了。

我還想到在我們縣農業局工作的一個表哥,我記得他讀書時是學茶學的,現又在農業局負責這方麵的工作。我打電話給他,向他說明情況,他聽了後,很讚成我的做法。我問他我的想法可行不可行,他說可行,他可以提供技術協助。這樣太好了!

我又向王晨華、陳玉芬征求意見,他們都支持我。而且他們還提出了新主意,就是希望讓他們入股,進行公司化運作。我一想,這很好啊,一方麵他們能幫忙拓展市場,另一方麵算幫我解決資金問題啊,自然答應了。

沒多久,林曉青果然辭掉了工作,來茶店負責經營工作。王晨華、葉彩豔、陳玉芬他們也常來,幫忙照料,幫忙介紹客戶,生意越來越好。

而我則帶著錢,打點行李,回家了。鄉親們聽到我要回家種茶,不少人都嘲笑我,說我一個大學生,沒曬過太陽,沒有幾斤力氣,哪可能種得了茶?也有人說,一個大學生回來當農民,真是人才浪費。所以,我背著的壓力很大。我盡量解釋一番,同時堅信,我要以自己的努力換來他們的好評。

我就開始做事。一方麵,我和表哥還有我爸向深山出發,考察山茶情況,到處找山茶截枝條回來,在我家的一塊田裏進行培植;另一方麵,我找買家買我們家深山的樹木,我一個表姐夫就是做木材生意的,他願意買。最後,經過計算樹木數量,折算了三萬多元,然後他雇人開始采伐。采伐樹木後,我和我爸開始整理土地,還雇了些人幫忙,弄成一階梯一階梯的,以便適合種茶。

當然這些都是要時間的。茶葉不可能兩三個月就有收獲,至少也要兩年。在這段時間,不可能有產出。我原本的幾萬元,卻不斷支出。如果沒有收入,那是不行的,我會變成窮鬼。

於是,我繼續做著茶葉采購的生意,運到在豐海的店,時不時地就去店裏看看,也算是跟曉青恩愛恩愛。

隨著茶苗的長大,我們開始把茶苗移植到深山裏,我都親自幹活,苦和累渾然不在意。

我的茶葉要保持全天然的,既不能用化肥,也不能用農藥,但是茶樹難免有蟲子,怎麼辦?在一次看電視時,看到有內蒙古的牧民在草原養羊兼養雞,讓雞吃掉草原的蝗蟲,消滅災害,同時通過賣雞賺了不少錢。於是,我如法炮製,在我的茶園裏養了不少的雞,並發揮我媽的特長,讓她幫忙。我的雞完全在山裏跑,不吃飼料,跟山雞差不多了。後來我帶著雞到城市的酒店推銷,大受歡迎,打開銷路,賣雞一年就賺了幾萬元。這下我更加放心了。

幾年後,我的茶可以采摘了。在我表哥的技術支持下,我們注重科學方法進行製作。茶葉上市後,味道非常好,獲得暢銷。我還注冊了商標,我把我的茶葉命名為丹詔篆山。我自己當上了老板。我的茶葉一斤就賣七八百元,在一年的時間裏,我就賺了幾十萬元。

自然而然地,我很快就在豐海市買了房,還將老家的房子重建,讓父母住得好點。我的打拚故事感動了林曉青父母,很快就同意我和林曉青成婚了。他們還對當初的行為向我致歉,不過我已不計較了。起初他們還希望我們把婚禮搞得氣氣派派的,但我和曉青不希望那樣,隻是簡約辦理,因為形式是次要的,關鍵得真心相愛,我們就請了幾個要好的朋友吃一頓。我們日子過得和和美美、恩恩愛愛的。

賺錢後,我並不吝嗇,而是牽頭成立了鎮教育基金會、貧困基金會、留守兒童老人基金會等,每次我都帶頭捐款。我以前經曆了很多困難,知道困難的人的辛苦,因此我有能力就要為他們提供幫助,也算是回報社會。更重要的是,我帶動更多的老百姓種植茶葉和養雞,由此讓我們鎮的茶葉和養雞業形成規模,讓更多的老百姓脫貧致富,自然而然地,鄉親們再不會嘲笑我了,而是感謝我。看到百姓生活改善了、地方經濟發展了,我的心裏也美滋滋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