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曆史說話的一本好書(1 / 1)

用曆史說話的一本好書

綜述與書評

作者:王紹輝

廣西社會科學院長期從事抗戰文化研究的資深專家李建平,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的時候,又推出一本內容豐富、頗具特色的研究專著,這就是他與文豐義、王建平等合著的《中國西部地區抗戰遺址圖說》,2015年8月由江蘇大學出版社出版了。

李建平在十年前就開始了對廣西抗戰遺址考察,2005年考察整理廣西抗戰遺址90多處,編輯出版了《抗戰遺蹤——廣西抗戰文化遺產圖集》一書。如今,他們把研究視野擴大到整個中國西部地區,考察了500多個抗戰遺址,又編出了一本圖文並茂的《中國西部地區抗戰遺址圖說》。它以曆史遺跡的真實場景,反映了那段中國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和英勇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頑強鬥爭,給這本書帶來厚重的分量。

《中國西部地區抗戰遺址圖說》是李建平等到西部地區十個省市自治區深入調查,開展田野調查的一個成果,在近一年時間裏。他們共考察了西部地區的500多個抗戰遺址,經過甄別、核實,介紹了458處,分為軍事設施和戰場遺址,日軍侵華罪行和中國人民災難遺址,指揮地遺址,抗日英雄活動遺址和死難烈士紀念碑、塔、墓,抗戰機構活動遺址,名人故居和文化和遺址,企業與文教機構遺址,國際援華與反戰機構及其人員活動的遺址,抗戰標語與石刻等九大部分。全書收入圖片500多張,文字介紹20萬字,全部彩色印刷,既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又有極強的視覺效果。

《中國西部地區抗戰遺址圖說》好就好在它以重返曆史現場的姿態,重現曆史場景,喚起曆史發聲,也喚起了許多我們不應忘卻的記憶。日軍殘酷屠殺中國人民的罪行,通過書中的重慶的日軍大轟炸“六五”慘案遺址、內蒙古海拉爾的“萬人坑”、南寧“千人墳”、桂林“白骨洞”等慘案遺址可以看到;中國人民英勇反抗的鬥爭場麵可以從雲南騰衝的高黎貢山戰場、廣西的昆侖關戰役遺址和桂林保衛戰遺址、內蒙古的蜈蚣嶺伏擊戰遺址等戰場遺址可以感受到;民族英雄和死難烈士的高大形象和崇高精神可以從四川宜賓的趙一曼紀念館、重慶的張自忠墓、桂林的八百壯士墓、雲南的國殤墓園等墓園和眾多紀念碑可以看到。抗日戰爭的慘烈和勝利的來之不易,是我們永遠不應忘記的。

抗戰遺址既是曆史的見證,又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個個抗戰遺址,就是一本本貼近現實的曆史教科書,一個個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弘揚民族精神的大課堂。當我們站在抗戰遺址麵前,回想著當年戰鬥的場麵和烈士的音容時,仿佛會聽到曆史在訴說,英烈們在呐喊,民族自強、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心願會久久激越在胸膛。

以抗戰遺址、抗戰文物和抗戰精神構成的抗戰文化遺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中國西部地區抗戰遺址圖說》以對抗戰遺址的介紹,將給我們帶來對抗戰遺址和抗戰精神的新認識。關愛和保護抗戰遺址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中國公民應盡的責任。

作者係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廣西抗戰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