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員工的要求都不高,對我們來說狹小的公寓樓隻適合一個人居住,但是對於他們來說,一家人都可以居住!在座的各位調查過每年有多少年青人在為四十坪的房子奮鬥嗎?”成箐的一個問題接一個的拋出來,眾董事不屑的搖了搖頭,吃飽喝多撐著了去調查這個。
“有一種經營模式叫做自產自銷,但是有一種消費叫肥水不留外人田,我們的別墅和公寓在質量上過硬,在服務上至上,這些其實也可以服務與自己人的,把公寓樓按名額分配下去,有意購買的員工可以跟公司簽合同,每個月從他的工資扣取相應的房貸,每棟樓的享用權為七十年。”
算算公司有三萬多員工,就算兩萬五千人有房子,那還有五千人等著買房子,公寓樓最多有五百多戶,算下來還要多建幾棟。
“成小姐說的是把我們公司的公寓買給員工?然後收取低費用高標準對待他們,用工資的一部份抵壓房貸?”葛老對成箐提出的意見深表懷疑,那要是員工辭職了怎麼辦,還讓他們住在裏麵嗎?
“我的用意可以叫做留才計劃,但凡願意在公司工作20年以上者,公司可以考慮把公寓樓送給她們的,這個留才計劃可以分為三部份,一是為公司留住有用的人才,二是將滯銷的公寓盡快銷出去收攏資金,三是為員工提供一份歸屬感,讓他們繼續留在公司報效公司。”成箐講完自己的計劃鬆了一口氣。
但凡聽懂的董事開始驚喜的討論著計劃中的內容,葛老頗為滿意的點點頭,他說:“如果公司能講公寓樓盡管銷售收攏資金,留住流失的人才,想要扳倒豪盛的人還得好好睜開眼看看。”
伊文看著她自信的笑容,突然覺得娶妻當是如此,能文能武才讓人備覺驚奇。
伊文給成箐三天時間草出來議案,議案沒有再開會審核,眾董事無條件的通過讓成箐驚喜了不少。
等議案以加急件派發到要準備歸家的眾位員工手裏麵時,他們疑遲著錯過了回房的列車。
公司舉辦的年會中正式頒布了可以申請購買公寓員工的名額,隻要他們在購買合同上答字,享用七十年的房產證就會發到他們手中。
統一的入住日期為新一年的第一天。
豪盛在外界傳的沸沸揚揚的美帝並購沒有實現,另一項大刀闊斧的創舉瞬間便得到了業界好評,媒體對豪盛不遺餘力的報道和渲染後,有不少外資企業紛紛向豪盛拋出了橄欖枝。
豪盛神奇般起死回生的消息被多家財經雜誌挖掘,不知名人士透露最後挽救豪盛的是伊家的二少奶奶。
幾乎是一夜間,成箐從一個不知名的小人物瞬間紅遍大街小巷,連她曲折離奇的出身都被挖掘了出來,她當初護在伊文身前掌摑記者的畫麵也被翻出來放映,一時間她成了所有商業高校女學生心目中的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