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蕭衍的書法故事
書法五千年
作者:劉霞
梁武帝蕭衍是南朝梁的開國皇帝,是漢代相國蕭何的後人,因為他在位的時候幾次跑到寺廟出家為和尚,所以就成為了我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和尚皇帝”。
亦僧亦帝
據說,蕭衍生而奇異,出生的時候右手上就有一個“武”字。蕭衍小時候很聰明,而且喜歡讀書,是個博學多才的少年。公元502年,蕭衍登基建立南朝梁,他在位四十多年,初期的政績是非常顯著的。他勤於政務,而且不分冬夏春秋,總是五更起床,批閱公文奏章。作為皇帝,蕭衍的節儉也是出了名的,他不講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過好幾次的,吃飯也是蔬菜和豆類,而且每天隻吃一頓飯,太忙的時候,就喝點粥充饑。
遺憾的是,蕭衍晚年信佛教到了癡迷的程度。他建造了同泰寺,此後四次到同泰寺出家為僧,講解佛經。有一次竟在寺院待了37天,誤了很多正事兒。每次都是太子領著群臣用重金把他贖回,讓他繼續當皇帝。蕭衍還禦撰《斷酒肉文》,從此,禁食酒肉成為了漢族僧人的特有戒律。
推崇羲之
蕭衍不僅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上成就突出,在書法理論和書法實踐上也卓有建樹,影響深遠。他的傳世書論有《答陶隱居論書》等,說出的都是真知灼見,可見在書法上下過一番大功夫。
同時梁武帝還是曆史上第一個大力推崇王羲之書法成就的帝王,而在此之前王羲之的聲名往往被他的兒子王獻之所掩蓋。梁武帝不僅開了唐人推崇王羲之的先聲,重要的是為品評書法確立了一項“首重神韻,次論形質”的審美法則,從而也確立了他自己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梁武帝推崇王羲之的書法,一個重要的見證是至今通行的周興嗣《千字文》。為了推崇王羲之的書法,蕭衍從羲之的字帖中挑選出一千個出色的字,周興嗣把這一千個雜亂無章的字編成了四字一句的《千字文》。因為字不相同,結構豐富,足以展示書法功力。智永、歐陽詢、懷素、趙佶、蘇軾等曆代知名書法家都書寫過《千字文》,風格各異。
鑒賞墨跡
梁武帝存世作品極少,現在能夠見到的一幅是紙本墨跡《異趣帖》,此帖草書三行十四字,禦筆釋文加款二行。行書與楷書釋文筆性好,筆勢熟,骨體醇厚,筆畫精到,布白疏朗,墨韻喜人;楷書則平穩工整,靜穆純和,有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的遺風。
另一幅是收入宋代《淳化閣帖》的《數朝帖(舊稱《腳氣帖》),為梁武帝傳世草書著名法帖,帖中字與字之間,筆畫與筆畫之間,彼此疏密相映,顧盼生情,百態千姿,較大程度體現了梁武帝的草書創作水平和創作思想。感興趣的你可以找來欣賞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