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陝西某鄉鄉村傳播中的家族傳播與親戚傳播的基本模式(2 / 2)

當然,人的社會關係是相當複雜的,鄉村成員間的關係遠遠不是家族關係所能概括的。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都會對其間的傳播關係發生影響。上圖僅僅是說,在家族關係的影響下,人們在日常生活生產中大致是如何傳播的。

在喪事中,家族傳播極為活躍。喪事不僅被視為是一個家庭中的大事,而且被視為是一個家族內的大事。治喪期間,以逝者的家庭為主要核心,家族內部展開頻繁的交往溝通;在此期間,家族中的長者也往往在傳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逝者家庭為核心,其同家族成員間的交往溝通非常頻繁;家族成員中,家族內地位較高的(一般即年齡較長者),與其他家族成員間的交往又比其他家族成員間的聯係頻繁密切,而逝者家族同其他鄉鄰間的溝通則相對較少。

需要說明的是,這裏所顯示的,也僅僅是宗族關係對人們之間的傳播關係的影響,而未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事實上,人們之間以血緣紐帶相聯結的宗族關係對人們之間相互溝通所產生的影響有限。

在人們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社會聯係中,血緣關係的影響隻是一個作用有限的方麵而已。雖然有限,卻不可忽視。例如,治喪期間,逝者的子侄均被視為“孝子”要送葬。又如年節的請神送神,清明節和農曆十月一日的上墳,往往是叔伯弟兄共同舉行。筆者的一位親戚這樣說:“為啥一墳不上二次呢?老祖宗留下這個規矩就是要叫後輩有個一塊聚頭聯係的機會,硬要你們在一起。”所謂在一起,無非就是加強聯係溝通而已。

家族傳播無疑需正確引導。如何引導?需深入研究。

同家族傳播相同的是,親戚間傳播也是一種具有血緣聯係的家族及其成員之間的傳播活動。所不同的在於,親戚一般主要以姻親關係為紐帶。

在鄉村成員中,親戚間的交往溝通比之於非親戚間的交往溝通,往往更為頻繁而又深入。

在日常生活生產中,親戚間會以加強聯係、相互協調、溝通信息為目的展開較為頻繁的傳播活動。這種傳播也基本是平等的。

圖示如下:

圖中A同B、A同C有著直接的親戚關係,因而聯係很密切,傳播很頻繁。B、C與A有親戚聯係,他們二者雖無直接親戚關係,但相互間也會有較為頻繁的傳播。

這是一種極為發人深思的現象,鄉村的親戚間在日常生活生產中就是這樣一環套一環地存在著複雜的傳播關係。

親戚間的傳播活動主要集中於民間節日期間及婚喪嫁娶等活動中。節日期間,婚喪嫁娶的過程中,親戚間的交往稱為“出門”。如到舅家出門,到姑家出門,到姨家出門等等。“出門”的過程,是肯定和強化親戚關係的信息活動過程,是相互加強情感聯係、相互協調、相互溝通信息的過程。從肯定和強化親戚關係的一麵看,禮物是符號,出門的儀式也是符號。在此過程中,以外甥視覺看,舅家往往處於聯係和溝通的主導地位。

圖示基本模式如下:

在這一傳播關係中,主導性的互動溝通以“”表示,次要的互動溝通以“”表示。

從強化情感聯係、相互協調和溝通信息的角度看,不同角色之間的傳播也是不平衡的。

圖示模式如下:

總體而言,姨、姨媽家間溝通的頻繁程度及深入程度一般差一些。

要而言之,家族傳播也罷,親戚傳播也罷,均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社會成員間的傳播。其中的習俗性特征至為明顯。

同時應看到,血緣關係隻是人們社會關係的一部分。這種關係對人們的傳播行為的影響程度不必誇大,但也不可忽視。人們之間的種種社會關係,如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等等,都影響到人們間的傳播活動,血緣關係的影響滲透其間。總體而言它雖不能說是在任何時候都是什麼決定性因素,但很明顯也決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因素。尤其是在鄉村中還存在著較濃的小農經濟因素影響的情況下更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