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廣播的生存環境和生存之道——關於農村廣播業務和經營的初步分析與假說
中國農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麵與城市相比有自己的特征:農村的基層民主、農村的土地承包、農村不夠發達的工商業、具有自己特點的鄉村社會文化、與鄉村社會特征相聯係的傳播環境。這一切,都決定了中國麵向鄉村的傳媒包括廣播在傳播的內容、傳播的形式以及傳媒的經營方麵表現出自己的特點。
究竟如何辦好農村頻率?
首先要做好媒介以及媒介環境的具體調研工作,這是辦好農村廣播的重要前提;其次要設計好頻率的內容和形式,這是辦好農村頻率的基礎;三是要做好營銷工作,這也是辦好農村頻率的重要一環。
而在此過程中,始終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緊密結合特定時空條件下的媒介生態環境,包括社會的政治狀況、經濟狀況、文化狀況、傳播狀況,從而確定其內容、形式和營銷策略。
一、當前我國鄉村廣播的內容問題
傳播內容的確定,主要看這樣幾點影響因素:一是要看新聞活動主體的需求,二是要看競爭對手的傳播內容,三是要看自己的傳播能力。
在這幾點之中,最具決定性意義的,還是新聞活動主體的信息需求。
分析新聞活動主體的需求,應從特定時空條件下人們所麵對的重要矛盾入手。當今時代鄉村的重要矛盾,即當今鄉村在政治、經濟以及日常社會生活(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等等方麵存在的焦點性現象。與這些現象相關的內容,也就成為人們最為關心的內容。
那麼當今的鄉村社會焦點有哪些呢?
概括起來,即是變革時代的鄉村發展問題。
列舉起來,鄉村重要的社會焦點如涉及政治領域的基層政權方麵,涉及經濟領域的土地問題、農業產業化發展問題和農民增收以及農村工商業的發展,與農村社會結構特征相關的家庭家族問題,農村文化生活需求問題等。武漢大學的羅以澄、胡新橋兩位先生曾提出過一係列關於三農報道的議題,可資參考:WTO與“三農問題”、稅費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糧食安全、基層政權穩定、勞動力轉移、思想文化建設和民主與法製建設。
對此我們可以做一些具體的分析。
政治層麵:農村基層組織和村民自治。
就政治層麵而言,對當前中國鄉村具有重要影響的,如1998年11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施行。從這一點來看,與農村基層政權相關的問題就成為農村受眾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農民必然關心相關信息,會就有關的問題尋求解釋指導,會產生表達自己的意見、願望的要求。鄉村基層民主法製建設的實踐正處在改革完善的過程之中,所以在實踐中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會出現。當前新聞媒介的一個重要任務即是反映村民自治的實踐,及時地總結經驗和教訓,積極主動地按照國家的相關法規政策進行正確引導。
經濟層麵:關注土地問題與農村產業發展。
就經濟層麵而言,對中國鄉村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的,是中國農村當前的土地政策和農村的經濟發展問題。
就經濟要素看,土地是農村基本的生產資料資源,大量的鄉村矛盾與土地問題有關。
其次是如何解決農業生產力和當前農村普遍實行的“包產到戶”的生產形式的矛盾問題。在這方麵,有的新聞工作者的思考值得注意。例如西安市長安區張寶貴的思考和新聞實踐。所以,設一個《麵朝黃土》欄目,為農民提供相關信息,開展宣傳指導,反映農民的意見要求就是必要的。其中農業信息和服務也應該是一個重點內容。
再次是農村的產業發展問題。從長遠看,農村的產業發展是農村發展的一大趨勢。在此過程中的經驗教訓也成為農村廣播的一個頗值得注意的問題。這樣的內容自然也可以成為農村廣播中的重要內容。所以我覺得現有的《小康直播室》應以此為核心組織內容。
另外,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的相對緩慢和農民所麵對的種種沉重負擔(如學費、求醫等)無疑也是一個焦點性問題。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親緣關係的影響和小城鎮發展很值得關注。
在一個村莊裏,村中成員往往具有相當強的初級群體色彩。從初級群體的特征來看,被社會學研究者認為有這樣一些方麵:成員間交往密切;有經常的、直接的、麵對麵的交往;成員扮演多重角色,能夠表現出全部的個性;成員交往富於感情;成員難以替代;群體整合程度高;群體內部主要依靠非正式手段來控製(如習慣、風俗、倫理道德、群體意識等)。中國村社成員之所以具有相當強的初級群體色彩,是因為有初級群體形成的條件:成員活動空間接近;相互交往自由;接觸時間長;成員在各個方麵都比較相似。
在當今農村初級群體中,家庭、家族關係對鄉村社會產生著很重要的影響。因此,傳媒人的眼睛應該緊緊地盯著的鄉村的焦點之一是家庭和家族。(針對鄉村家族關係的相對複雜性,陝西人民廣播電台農村廣播開設的《家和萬事興》欄目也可以在這方麵給與特別的關注。)
由於初級群體內部主要依靠非正式手段來控製(如習慣、風俗、倫理道德、群體意識等),所以,在對農廣播中,要有效地發揮傳播的社會整合的作用,例如開展各種引導宣傳活動,除了應該從相關的製度出發以外,從積極合理的習慣性規範、倫理道德規範等出發往往亦具強大而深刻的影響力。即使在製度宣傳中,如果能夠用合理的習慣性規範、倫理道德規範來對之做出解釋,宣傳效果也會更好一些。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對農廣播特別需要法製宣傳,從而教育人們使其風俗習慣、群體意識、倫理道德與一定的法律製度相符合。在當今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尤其有這種需要。
處於變革時期的中國鄉村社會,正在向著城市化的方向發展。近些年來小城鎮的發展速度在加快。因而關於小城鎮發展的內容顯然也可作為節目中的一個重要方麵。
文化層麵:應注重地方文藝節目,同時應研究當代農村青年的文化消費需求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