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當代中國鄉村傳播關係的幾個特征(2 / 2)

四、血緣關係深刻地影響到人們之間的傳播關係的建立和密切程度。

在鄉村,有兩種社會關係及傳播關係頗為引人注意。一類是宗族關係或曰家族關係以及相應的傳播關係;一類是主要以姻親關係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親戚關係及相應的傳播關係。中國鄉村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許多村中數十百戶居民往往是由最初的一戶或數戶繁衍而來。例如,陝西關中農村地區這樣的村莊就占很大比重。在中國鄉村,由於人們世世代代居於一地,世代繁衍,就形成一個村中有許多戶屬於同一家族這樣的局麵。家族內往往由於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所以也有著更加密切的傳播活動,他們之間必然需要更加頻繁深入的傳播活動以保持、發展其間的關係。這種特征,在鄉村農家有重要事項時表現得非常明顯,如婚喪大事,此時家族內的互動就很頻繁、集中和深入。親戚關係主要是以姻親關係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親戚間的互動非常頻繁深入。尤其值得注意的有這樣兩種現象。一種是傳統的中國節日期間,是親戚間集中相互溝通的時間,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是典型代表;另一種是婚喪嫁娶時的親戚間的溝通。

五、地緣關係的集中性決定了鄉村傳播關係具有很強的集中性,一個村莊往往是一個關係相對較為密切的“傳播圈”。

與市民相比,農民的活動範圍相對狹小,除了打工經商者外,大量的農民經常性地活動於相對狹小的空間範圍。由於農民主要以村為單位持久地生產、生活在一個較小的空間範圍內,故鄉村的傳播關係也具有以村莊範圍為界域主要集中在某個村莊範圍內的特征。2002年第4期《廣告大觀》刊登了曾朝暉先生的《口碑營銷顯風采》一文,其中有一段很有說服力:“由於條件的局限,農民和外界的接觸渠道很有限,很多人一年難得出幾次村子,打交道的都是左鄰右舍、親戚朋友,聚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會交流購物心得,這時,親戚朋友、左鄰右舍的意見……往往會激起購買者強烈的興趣。”鄉村傳播中涉及商業活動的傳播是如此,其他方麵的傳播活動也有此特征。質言之,一個村莊往往即是一個關係相當密切的“傳播圈”。這個“傳播圈”內部,人們一般有相當頻繁的溝通活動。

六、鄉村傳播關係有著鮮明的習俗性特征。

傳播習俗乃是在一定的社會曆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習慣性、風尚性特征的傳播現象。

較之於城市,當前中國鄉村的傳播關係具有更為鮮明的習俗性特征。換言之,大量的鄉村傳播活動具有更強的習慣性、風尚性特征,甚至於形成固定的儀式從而規範著人們的傳播活動。

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當過年過節時城市親戚間的送禮早已是五花八門的時候,鄉村對禮物——本質上屬於一種兼具實用價值的傳播符號——的品類、數量的規範仍是比較嚴格的。例如,婚喪嫁娶送什麼?送多少?過年時送什麼?送多少?夏忙畢各村過會時送什麼?送多少?如此等等,都各有各的“講究”——規範,不能馬虎。

鄉村傳播活動為什麼會具有更強的習俗性特征呢?

相對而言,作為農業社會產物和標誌的鄉村,其曆史要比作為工業社會、商品經濟產物的現代城市的曆史悠久得多。習俗源於積澱,積澱的時間愈久,習俗越具有穩定性和頑強的慣性。鄉村傳播活動更強的習俗性特征即源於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今這樣一個急驟變革的時代,中國的鄉村社會也正在發生著曆史性的快速的變化,相應的,當前中國鄉村傳播關係也正處於一個快速變化的過程中。例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隨著城鄉聯係的進一步密切,鄉村成員相互間傳播關係更趨密切,血緣關係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傳播圈在擴大,同外部信息聯係越來越緊密,傳播習俗也處於衍變之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