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流行,是指一個時期內在社會上流傳很廣、盛行一時的大眾心理現象和社會行為。許多流行現象本身同時又是一種傳播現象,即流行性傳播現象。流行性傳播現象有這樣一些特征:生命周期短,影響力大,一段時期被特定的人群強力崇尚,具有群體性或社會性,以及自發性和盲目性。
流行是傳播的結果,有意思的是,許多流行現象本身同時又是一種傳播現象,即流行性傳播現象。流行性傳播是傳播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以其巨大的影響力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新聞傳播、公關廣告傳播等有重要的影響。
一、豐富多樣的流行性傳播現象
所謂流行,是指一個時期內在社會上流傳很廣、盛行一時的大眾心理現象和社會行為。全球品牌網2004年9月26日載孫景富先生的《從流行本質談手機廣告》一文指出:“一般的流行元素中,有屬於風格、個性層麵的東西,例如建築業中的巴洛克、哥特式、洛可可,繪畫藝術中的印象派、立體派等;有屬於潮流層麵的東西,例如最近流行的確良簡約潮流;也有屬於時尚層麵的東西,例如時裝發布會上發布的每年的流行色彩。如果把時間作為一個衡量的指標,個性、風格層麵的東西沒有時間限製,曆久彌新。潮流的東西一般五至十年為一個周期輪回,時尚的東西一般一兩年就過時了。”
根據有關學者介紹,依流行的內容,日本社會心理學家南博先生將流行分為三類:物的流行——指與人們日常生活有關的物質媒體的流行,如流行服裝、流行色等,大多經商品廣告傳播;行為的流行——指文娛、體育活動以及人們的日常行為方式的流行,如鬥雞、打太極拳、練氣功、跳迪斯科等的流行,大多以群眾的集群行為出現;思想的流行——廣義的群眾思想方法和各種思潮的流行,如尼采熱、存在主義熱、文化熱等,大多經由輿論宣傳工具直接或間接地宣傳後流行。而從流行現象與傳播活動的關係來看,則可以把流行現象區分為以下三部分:
一是非流行性傳播現象。例如20世紀80年代一段時間城市裏流行的搖呼拉圈,青年人中流行的騎山地自行車,流行喝紅茶菌和醋飲等。
二是流行性傳播現象。如流行語、流行歌曲、流行的娛樂方式等。
三是包含有傳播成分的流行現象。現代社會,這部分流行現象所占比重是十分大的,因為但凡思想或精神性流行基本都屬於傳播現象,而物質性的以及行為性的流行性現象也往往含有炫耀、表現自我、傳達思想情感的意味,如流行服裝、流行發式、流行性化妝方式、流行性飾物、流行性建築方式、流行性名牌消費等等。這部分中的有些流行現象其內容包含著非常明顯的傳播性因素,如化妝打扮、頭型發式、流行色等等。
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2005年4月21日出版的《讀者報》刊載了董懿娜、王唯銘與師永剛撰寫的《百年時尚流行記憶》中“新時期二十年”的十種具有代表性的流行現象都與傳播有密切關係或其本身就是傳播現象:卡式收音機、鄧麗君、傻瓜相機、瓊瑤、舊軍裝與大襠褲子、崔健、朦朧詩、王朔、上網、大片。
流行性傳播現象廣泛存在。主要的有如下常見的一些現象——
流行語。例如近年來在大學生中曾經流行的一些詞彙:“鬱悶”——鬱悶即精神處於煩悶狀態,但有時似乎隻要是心情不太順暢就都可以說成是鬱悶;“暈”——搜狐網2004年12月30日介紹,“多數時候寫為ft,就是faint的縮寫。這個詞在大學BBS上麵實在是太出名了,不論聽到何等讓人爆笑或痛苦的新聞,還是看到美豔或惡俗的照片,一個ft足可以表達你的一切反應情緒。於是,一個人找了個女朋友,開心得手舞足蹈,要ft;陪女朋友逛街購物,花去大洋若幹,要ft;回頭被女朋友一腳踢開,又要ft。反正就是見麵就ft,天天都ft。”2005年,“嘉年華”一詞迅速流行起來,不少戶外廣告都在使用這個詞了。
流行藝術。如近年來的流行音樂(港台風、西北風、搖滾風等等),在年輕人中頗為流行的街舞、行為藝術等。
流行性體語。我們曾經在全社會流行見麵時握手,如今在中老年人中仍流行這種體語,而在年輕人中見麵擁抱則成時尚。仔細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流行的身勢、手勢非常豐富。
流行性物體語言。在這方麵,不同時期不同的送禮時尚最能說明問題。又如首飾的流行既是物的流行,也是傳播的流行。
流行色。如2003年12月11日中國襪業在線所載《解讀2004春夏國際流行色》:“色彩代表人的情感活動和情緒變化的需求,流行色靈感來自色彩形象思維的探索……”文章指出2004年春夏國際流行色卡共分五個主題色調,46隻基本流行色。其中第一主題:沉思,藍色係列,由8隻色組成。第二主題:物質,黃調係列,由12隻色組成。第三主題:矛盾,不同的紅色和黑,由5隻色組成。第四主題:非物質,灰色和紫紅色係列,由13隻色組成。第五主題:藝術,生動明亮的色彩係列,由8隻色組成。並預測:“本季以中、深色為主,冷暖色調共存,從靜謐與神秘中走向明亮活躍的2004春夏。它走過了2003年以中淺色略帶深色的紅、橘、綠、藍等顏色為主的強烈對比色調,趨向平衡、靜謐、優雅與協調,這與2003年整個國際形勢與人們的情緒波動形成了一種巧合”。基於此,提醒“設計師要關注這一趨勢,來製訂2004年春夏產品開發配色方案,尋找新的亮點”。從這篇解讀來看,作者充分地意識到了流行色的符號性特征。流行色在某種意義上是社會心理或社會思潮的一種表現或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