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會主義必須切合中國實際(2 / 3)

曆史的事實同樣告訴我們,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順利發展和成功,都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使社會主義符合中國實際的結果。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總結我黨80年經驗時指出:“八十年的實踐啟示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這是總結我們黨的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經驗。”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經過反複探索,在總結成功與失敗的經驗的基礎上,從舊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實際出發,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找到了一條建立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而把革命引向了勝利。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毛澤東正確地認識國內外形勢,正確地認識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從而取得了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的曆史性勝利。全麵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找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從而指引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勝利前進。因此,隻有把馬克思主義正確運用於中國實際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使社會主義符合中國實際,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就會不斷發展壯大,社會主義就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機。

(二)社會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要求

在中國搞社會主義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社會主義必須符合中國實際,那麼,怎樣實現這個結合,使社會主義符合中國實際呢?江澤民在1991年“七一”講話中指出:“實現這個結合,關鍵在於深刻認識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深刻認識和掌握中國的國情,並把兩者正確地統一於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之中。”在2001年“七一”講話中,他談到這一問題時又強調:“在新的曆史時期,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關鍵要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去觀察當今世界、觀察當今中國,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不斷作出新的理論概括,不斷開拓前進。”這些論述深刻地總結了把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曆史經驗。從中可以看出,要實現這個結合,使社會主義符合中國實際,給我們提出以下要求:

其一,必須科學地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否則我們的事業就會因為沒有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靈魂而迷失方向,就會歸於失敗。要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使社會主義符合中國實際,隻有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才具有實現結合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掌握馬克思主義,最重要地是掌握它的精神實質,運用它的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實際問題。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我們決不能不顧曆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的變化,拘泥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曆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否則,就會陷入照抄照搬的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結果隻能是理論脫離實際。我國社會主義發展中出現的挫折,其根本原因就是脫離特定的曆史前提,曲解了經典作家關於社會主義的論述,例如,過去很長時間一味追求單一的公有製、把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對立起來,把平均主義誤認為公平等等。

其二,必須深刻認識和掌握中國的國情。這是實現結合,使社會主義符合中國實際的核心問題。沒有對國情的真正認識和了解,就談不上使社會主義符合中國實際。不講結合,就會使社會主義發生扭曲。隻有充分認識國情,才能做到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為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奠定良好的客觀基礎。所謂深刻認識和掌握中國國情,最重要的是認識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有重大影響的一切有利的和不利的現實因素,特別是認識中國社會的性質和發展階段,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它的變化。在認識國情時,要抓住中國的主要矛盾,而不能主次不分或主次顛倒;要把中國放在世界的格局中考察,而不是孤立地看中國;要把中國放在動態的過程中考察,而不是靜止地看中國。不同的國家和民族走上社會主義的道路,由於曆史的發展和現實狀況不同,主觀和客觀的條件不同,其實現社會主義的途徑和形式、社會發展的速度和進程,就會受到這些條件的製約而具有各自的特點。過去我們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出現失誤,對馬克思主義產生教條式的理解,不加分析地采用別國做法,重要原因就在於缺乏對國情的正確認識,脫離了本國實際。隻有真正認識國情,了解國情,掌握國情,才能確立製定路線、政策和方針的基本依據,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使社會主義符合中國實際。

其三,必須善於從實踐中進行理論總結。掌握了馬克思主義,認識了中國國情,是不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的結合,社會主義就符合中國實際了呢?不是的。學習了馬克思主義,認識了中國國情,隻是給二者的結合提供了客觀條件,要實現二者的真正結合,還離不開主觀方麵的努力。因為結合不是自發實現的,而是人們自覺活動的結果。其中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要善於從實踐中進行理論總結。這也就是毛澤東所講的“有所發現”,鄧小平講的說“新話”,江澤民要求的“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不斷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其道理:一是實踐發展的需要。學習馬克思主義,這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工具;了解國情,這說明認識了世界。這二者都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我們的目的不僅在於認識世界,更重要的在於改造世界。隻有從實際出發,研究新情況,從中引出規律性的認識,解決新問題,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從而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由於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我們的認識和理論總結,也是一個循環往複、永不休止的過程。二是理論發展的需要。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論是適應曆史進步要求而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時代變化了,社會發展了,這一理論也必然要豐富、要發展。隻有善於從實踐中不斷進行理論總結,才能促進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從而達到真正的堅持。三是做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時代責任。世界形勢日新月異,社會發展千變萬化,隻有不斷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才是真正馬克思主義者,才能真正做到社會主義符合中國實際。毛澤東就說過:不如馬克思,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等於馬克思,不是馬克思主義者;超過馬克思,才是馬克思主義者。當然,進行理論總結並非易事,是需要下功夫才有可能做到的。它要求我們不僅要精通馬克思主義,發揚理論聯係實際的學風,還必須發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和科學精神,善於理論總結,敢於理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