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產階級革命必須要有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無產階級政黨是無產階級的組織者、教育者和領導者。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在反對有產階級聯合力量的鬥爭中,隻有組織成為與有產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不同的、相對立的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最終才能完成自己的曆史使命。無產階級政黨的作用就在於能夠保證社會主義革命獲得勝利和實現這一革命的最終目標。製定正確的黨的綱領和策略,是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因此,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堅持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一,善於把當前鬥爭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必須堅持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必須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包括直接同盟軍和間接同盟軍、可靠同盟軍和暫時同盟軍在內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以便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最主要的敵人。堅持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爭取革命和建設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
無產階級專政是廢除資本主義私有製,建立社會主義公有製,鞏固無產階級統治,最終消滅階級的重要條件。1875年馬克思在著名的《哥達綱領批判》中寫道:“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後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隻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過渡時期的曆史必然性是由無產階級革命的性質決定的。無產階級革命不同以往的革命在於,它要徹底消滅一切私有製,建立生產資料公有製,讓人民當家作主,因此,它是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偉大最深刻的革命。完成這一任務,隻能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後,利用國家政權對舊的生產關係進行革命的改造,才能逐步建立起來。這個逐步消滅私有製、確立公有製的曆史時期,是一切走向共產主義的國家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
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無產階級專政是過渡時期的國家。作為國體即國家的階級本質,它是無產階級實行民主的政治形式,是對資產階級專政的徹底否定。作為政體即政權組織形式,它是一種新型的民主共和國,既區別於資產階級共和國,又繼承其合理形式。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專政的曆史任務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達到消滅這些差別所由產生的一切生產關係,達到消滅和這些生產關係相適應的一切社會關係,達到改變由這些社會關係產生出來的一切觀念的必然的過渡階段。”具體地說,無產階級專政有四項主要任務:一是鎮壓剝削階級的反抗,鞏固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二是廢除資本主義私有製,建立生產資料公有製,消滅剝削製度和剝削階級,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三是組織農業合作社,把農民吸引到社會主義方麵來;四是改造與私有製相適應的一切經濟關係和一切社會關係,進而改造人的傳統觀念。無產階級專政將會長期存在。
(三)對未來社會的預測和設想
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類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特別是對資本主義發展曆史事實進行深刻剖析的過程中,還對未來社會的發展過程、發展方向和基本特征等問題,作出了科學的預測和設想。這些思想散見在《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哥達綱領批判》、《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著作以及許多書信中,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
未來社會的發展階段和特征。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類社會不僅是一個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曆史進程,也是一個從片麵發展向全麵發展逐步推進的過程。他們認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後,經過一個過渡時期就進入未來社會。未來社會自身的發展也要經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根據共產主義經濟發展程度和社會成熟程度的不同,明確地把共產主義社會區分為“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這樣的既相互聯係、又有區別的發展階段。後來列寧在1918年寫的《國家與革命》中,直接把馬克思說的“第一階段”稱之為“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在各方麵,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麵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隻有在第一階段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才能實現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麵的發展。共產主義社會的兩個階段既相區別又相聯係,第一階段是高級階段的必要準備,高級階段是第一階段發展的必然趨勢。正確認識和處理二者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要堅持不斷革命論與革命發展階段論的統一,認清共產主義兩個階段的聯係和區別。既不能超越階段,犯急於求成的冒進錯誤,又不能失去信心,看不到共產主義的美好前景。
實現人的全麵和自由發展是未來社會的本質規定。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強調“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以後他們多次表述了這一重要思想,認為未來社會就是一個“以每個人的全麵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隻有在未來社會才能夠為人的發展提供一係列必須具備的經濟社會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預測未來社會的方法和特點。他們對未來社會的預測和設想,主要是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矛盾運動規律及其發展趨勢中,在總結當時無產階級鬥爭的實踐經驗中,在批判空想社會主義,其他各種社會主義流派和一些工人政黨的錯誤綱領的過程中,在同資產階級思想、小資產階級思想家進行論戰的過程中,才論及未來社會的本質規定和若幹基本特征。這些論述有鮮明特點:第一,馬克思恩格斯是在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資本主義現實的基礎上提出未來社會的理論。他們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即通過深入剖析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特別是經濟形態來獲得對未來社會的認識。在這裏,他們特別運用了典型分析和科學抽象的方法,抓住事物發展的典型形態和本質因素,而抽象掉非本質的因素。這是我們在觀察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關係時必須注意到的。第二,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的預測隻是指出了大致輪廓和發展方向。他們不讚成對未來社會的特征作過於具體、全麵的論述,更沒有為未來社會規定具體的方案。第三,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的預測是根據一定的曆史條件得出的結論。根據時代和實踐的變化,他們總是在完善和發展自己的理論,使科學社會主義始終保持著曆史活力。
(四)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科學精神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普遍真理。科學社會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行動指南,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理論基礎。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決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靈魂,丟了根本。科學社會主義不是教條,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必須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堅持科學社會主義,關鍵是要結合實際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決不能不顧曆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的變化,拘泥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曆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