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3 / 3)

94.趙曉嵐《也談“晉宋人物”、“文化人格”及薑夔——與孫維城先生商榷》。文化遺產。2000.3.

95.趙曉嵐《論薑夔的“中和之美”及其〈歌曲〉》。文學評論。2000.3.

96.何綿山《薑夔詞探論》。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3.

97.曹保合、張強《第四橋邊思古人——讀薑夔〈點絳唇·丁未冬過吳鬆作〉》。衡水師專學報。2000.3.

98.周世偉《薑夔詩略論》。宜賓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3.

99.何綿山《試論薑夔在南宋音樂史上的貢獻》。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3.

100.楊厚典《薑夔與“自度曲”》。語文教學通訊。2000.8.

101.王瑞華《“呼燈籬落”與薑夔〈齊天樂·蟋蟀〉》。語文教學通訊。2000.9.

102.王寶琴《通俗·典麗·醇雅——柳永、周邦彥、薑夔與宋詞詞風變化》。青海師專學報。2001.2.

103.邱麗梅《論薑夔詞的“騷雅”與“清空”》。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1.2.

104.滕春紅。辛棄疾《薑夔詠花詞比較》。唐都學刊。2001.3.

105.陳毓文《論薑夔詞的“尊體”》。福州師專學報。2001.4.

106.邱麗梅《論薑夔詞的詩學思想及其詞創作》。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01.5.

107.王海《薑夔詞中的兩個語碼因素》。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

108.王萬嶺《詞樂並茂:薑夔〈揚州慢〉及其曲譜》。學語文。2002.1.

109.趙曉嵐《〈白石道人詩說〉與江西詩派之關係》。文藝理論研究。2002.1.

110.趙曉嵐《〈白石道人詩說〉與白石詩歌藝術》。中國文學研究。2002.2.

111.劉玉力《論薑夔詞的〈黍離〉之悲》。勝利油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2.2.

112.薛瑩《晏殊薑夔雅詞比較論》。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2.

113.陳誌斌《野雲孤飛,去留無跡——論薑夔詞的清空特征》。南華大學學報。2002.2.

114.張鍥《暗香疏影話薑夔——〈薑夔與合肥〉序言》。中華詩詞。2002.4.

115.陳毓文《薑夔的詞學思想》。宜賓學院學報。2002.5.

116.周進芳《“意格”管窺——兼論薑夔對詩學範疇的貢獻》。江漢論壇2002.10.

117.何惠馨《論薑夔詞》。華南師範大學2002年碩士學位論文

118.毛德勝《薑夔詞研究述評》。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2.

119.張豔輝《繞枝三匝,白頭歌盡明月——薑夔詞中的飄零懷舊之情》。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2.

120.朱麗霞《薑夔與辛稼軒相識之時間考》。古典文學知識。2003.3.

121.劉維治、劉豔萍《白石詞的詞語意象特征》。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3.3.

122.趙曉嵐《論薑夔〈續書譜〉的書法美學批評思想》。唐都學刊。2003.3.

123.李雲琦《對“白石脫胎稼軒”的商榷——兼論薑夔詞風的淵源》。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2003.4.

124.王洪《論薑夔作為職業詞人的曆史文化地位》。天中學刊。2003.6.

125.吳功正《薑夔詞序的審美鑒賞》。名作欣賞。2003.6.

126.石英《詩與梅花一樣清——試論薑夔的自戀人格對其詞作之美學風貌的潛在影響》。蘇州大學2003年碩士學位論文

127.王冬豔《“黍離之悲”的餘味——讀薑夔〈揚州慢〉一詞兼論其詞風》。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4.1.

128.張巍、劉虹利《薑夔對周邦彥詠物詞的繼承和突破》。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4.1.

129.尹占華《柳永周邦薑夔三家詞比較》。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1.

130.成友寶《薑夔詞中的傳統節慶民俗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1.

131.甘鬆《試論薑夔詩學觀與其詞創作之關係》。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2.

132.楊曉慧《詩詞共源異曲同工——論薑夔詩詞思想內容的一致性》。焦作工學院學報。2004.2.

133.周荷初《薑夔與楊萬裏七言絕句比較》。中州學刊。2004.4.

134.楊曉慧《論薑夔詩詞的創新性》。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4.4.

135.邱麗梅《法悟並重自然高妙——論薑夔的詩學思想》。佳木斯大學學報2004.6.

136.房日晰《薑夔〈滿江紅〉解讀》。光明日報。2004.9.1

137.徐林《淺析薑夔詞小序》。宜賓學院學報。2004,增刊

138.夏麗莉《薑夔的藝術人生及其詞》。內蒙古師範大學2004年碩士學位論文。

139.魏倩瑋《薑夔的家世與詩歌考論》。首都師範大學2004年碩士學位論文。

140.張爽《論薑夔詞的“人工”雅化》。東北師範大學2004年碩士學位論文。

141.李靜《薑夔詞的創作與其雅士形象的角色認同》。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2005.1.

142.趙婉平《薑夔在南宋詩壇上的地位不應被忽視》。大理學院學報。2005.2.

143.蔡永恒《山色有無中——論薑夔的詞風》。成都理工大學學報。2005.2.

144.胡靜、鄧紅梅《試論薑夔詞過片的結構功能》。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2.

145.楊新民《薑夔的文藝觀及其創作實踐》。內蒙古大學2005年碩士學位論文。

146.顏震、駱俠《惆悵西村一塢春,開遍無人賞——論薑夔〈暗香〉、〈疏影〉的題旨》。西昌學院學報。2006.1.

147.王文俐《書之風神詩之高妙——薑夔自度曲審美原則》。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6.1.

148.徐傑《古代文人對我國古代音樂的影響——以薑夔為例》。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6.2.

149.楊曉慧《詩言誌詞緣情——淺論薑夔詩詞思想內容之異》。河南理工大學學報。2006.3.

150.郭鋒《論薑夔詞的“清空”》。貴州社會科學。2006.5.

151.許貴文《薑夔是隻身過垂虹嗎?——與金文明先生商榷》。理論界。2006.9.

152.顏震、駱俠《及榮華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薑夔〈暗香〉賞析兼論其題旨》。語文學刊。2006.10.

153.王藝《薑夔與江西詩派》。江西師範大學2006年碩士學位論文。

《薑夔集》名言警句

士生有如此,儲粟不滿瓶。著書窮愁濱,可續離騷經。(《以“長歌意無極,好為老夫聽”為韻奉別沔鄂親友》其十)(第001頁)

裁衣贈所歡,曲領再三安。歡出無人試,閨中自著看。(《古樂府》)(第005頁)

瀑布在山半,仿佛認一斑。廬山忽不見,雲雨滿人間。(《昔遊詩》其十三)(第009頁)

乾坤雖大知者少,君不見古人拙處今人巧。(《送項平父池陽》)(第010頁)

省中詩人官事了,狎鷗入夢心無機。韻高落落懸清月,鏗鏘妙語春冰裂。(《次韻誠齋送仆往見石湖長句》)(第015頁)

玉琴虛素月,金劍落清秋。野鹿知隨草,饑鷹故上鞲。風流大堤曲,一唱使人愁。(《答沈器之二首》其一)(第019頁)

涉遠身良苦,登高望欲迷。(《答沈器之二首》其二)(第020頁)

江山平日眼,花鳥暮年心。(《悼石湖三首》其一)(第021頁)

伯勞飛燕若為忙,還憶東齋夜共床。(《京口留別張思順》)(第024頁)

更欲少留天不許,曉風吹艇入垂楊。(《京口留別張思順》)(第024頁)

夕陽啼鳥人將散,俯仰興懷自昔同。(《次樸翁〈遊蘭亭〉韻》)(第026頁)

吾儕正坐清貧累,各自而今白發生。人物渺然須強飯,天工應不負才名。(《寄時父》)(第027頁)

萬裏晴沙夕照西,此心唯有斷雲知。(《雁圖》)(第030頁)

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詞剪燭看。(《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其六)(第034頁)

長橋寂寞春寒夜,隻有詩人一舸歸。(《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其七)(第035頁)

但得明年少行役,隻裁白作春衫。(《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其八)(第035頁)

少小名知翰墨場,十年心事隻淒涼。舊時曾作梅花賦,研墨於今亦自香。(《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其九)(第036頁)

萬裏青山無處隱,可憐投老客長安。(《臨安旅邸答蘇虞叟》)(第037頁)

平生最識江湖味,聽得秋聲憶故鄉。(《湖上寓居雜詠》其一)(第041頁)

沉思隻羨天隨子,蓑笠寒江過一生。(《三高祠》)(第046頁)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鬆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過垂虹》)(第047頁)

萬馬行空轉屋簷,高寒屢索酒杯添。(《雪中六解》其三)(第051頁)

晴窗日日擬雕蟲,惆悵明時不易逢。(《戊午春帖子》)(第056頁)

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揚州慢〕“江左名都”)(第063頁)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揚州慢〕“江左名都”)(第063頁)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揚州慢〕“江左名都”)(第063頁)

南去北來何事,蕩湘雲楚水,目極傷心。(〔一萼紅〕“古城陰”)(第066頁)

最可惜一片江山,總付與啼。(〔八歸〕“芳蓮墜粉”)(第075頁)

長恨相從未款,而今何事,又對西風離別。(〔八歸〕“芳蓮墜粉”)(第075頁)

渚寒煙淡,棹移人遠,縹緲行舟如葉。(〔八歸〕“芳蓮墜粉”)(第075頁)

九疑雲杳斷魂啼。相思血,都沁綠筠枝。(〔小重山令〕“人繞湘皋月墜時”)(第076頁)

衰草愁煙,亂鴉送日,風沙回旋平野。(〔探春慢〕“衰草愁煙”)(第081頁)

雁磧波平,漁汀人散,老去不堪遊冶。(〔探春慢〕“衰草愁煙”)(第081頁)

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翠樓吟〕“月冷龍沙”)(第083頁)

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消英氣。(〔翠樓吟〕“月冷見沙”)(第083頁)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踏莎行〕“燕燕輕盈”)(第085頁)

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點絳唇〕“燕雁無心”)(第091頁)

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點絳唇〕“燕雁無心”)(第091頁)

千萬縷藏鴉細柳,為玉尊起舞回雪。想見西出陽關,故人初別。(〔琵琶仙〕“雙漿來時”)(第095頁)

京洛風流絕代人,因何風絮落溪津。(〔鷓鴣天〕“京洛風流絕代人”)(第096頁)

紅乍笑,綠長,與誰同度可憐春。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雲。(〔鷓鴣天〕“京洛風流絕代人”)(第096頁)

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念奴嬌〕“鬧紅一舸”)(第098頁)

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念奴嬌〕“鬧紅一舸”)(第098頁)

怕梨花落盡成秋色。(〔淡黃柳〕“空城曉角”)(第100頁)

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長亭怨慢〕“漸吹盡枝頭香絮”)(第102頁)

日暮,望高城不見,隻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並刀,難剪離愁千縷。(〔長亭怨慢〕“漸吹盡枝頭香絮”)(第102頁)

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滿江紅〕“仙姥來時”)(第105頁)

花長好,願公更健。便揉春為酒,剪雪作新詩,拚一日繞花千轉。(〔玉梅令〕“疏疏雪片”)(第117頁)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暗香〕“舊時月色”)(第118頁)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暗香〕“舊時月色”)(第118頁)

江國,正寂寂。歎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暗香〕“舊時月色”)(第118頁)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疏影〕“苔枝綴玉”)(第120頁)

倦遊歡意少,仰悲今古。(〔玲瓏四犯〕“疊鼓夜寒”)(第124頁)

萬裏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玲瓏四犯〕“疊鼓夜寒”)(第124頁)

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贏得天涯羈旅。(〔玲瓏四犯〕“疊鼓夜寒”)(第124頁)

傷春似舊,蕩一點春心如酒。寫入吳絲自奏,問誰識曲中心,花前友。(〔角招〕“為春瘦”)(第127頁)

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齊天樂〕“庾郎先自吟愁賦”)(第130頁)

西窗又吹夜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齊天樂〕“庾郎先自吟愁賦”)(第130頁)

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齊天樂〕“庾郎先自吟愁賦”)(第130頁)

雙槳蓴波,一蓑鬆雨,暮愁漸滿空闊。(〔慶宮春〕“雙漿蓴波”)(第133頁)

人間離別易多時。見梅枝,忽相思。幾度小窗幽夢手同攜。(〔江梅引〕“人間離別易多時”)(第135頁)

巷陌風光縱賞時,籠紗未出馬先嘶。(〔鷓鴣天〕“巷陌風光縱賞時”)(第141頁)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鷓鴣天〔“肥水東流無盡期”)(第144頁)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鷓鴣天〕“肥水東流無盡期”)(第144頁)

客途今倦矣,漫贏得一襟詩思。(〔徵招〕“潮回卻過西陵浦”)(第1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