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1 / 3)

一、業績評價的意義

業績評價,是指運用數理統計和運籌學方法,通過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係,對照相應的評價標準,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辦法,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獲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以及經營增長等經營業績和努力程度的各方麵進行的綜合評判。

科學地評價企業業績,可以為出資人行使經營者的選擇權提供重要依據,可以有效地加強對企業經營者的監管和約束,可以為有效地激勵企業經營者提供可靠依據,還可以為政府有關部門、債權人、企業職工等利益攸關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二、業績評價的內容

業績評價由財務業績定量評價和管理業績定性評價兩部分組成。

(一)財務業績定量評價

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是指對企業一定期間的獲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和經營增長等四個方麵進行定量對比分析和評判。

第一,企業獲利能力分析與評判主要通過對資本及資產報酬水平、成本費用控製水平和經營現金流量狀況等方麵財務指標的分析評判,綜合反映企業的投入產出水平以及盈利質量和現金保障狀況。

第二,企業資產質量分析與評判主要通過對資產周轉速度、資產運行狀態、資產結構以及資產有效性等方麵財務指標的分析與評判,綜合反映企業所占用經濟資源的利用效率、資產管理水平和資產的安全性。

第二,企業債務風險分析與評判主要通過對債務負擔水平、資產負債結構、或有負債情況、現金償債能力等方麵財務指標的分析評判,綜合反映企業的債務水平、償債能力及其麵臨的債務風險。

第四,企業經營增長分析與評判主要通過對銷售增長、資本積累、效益變化以及技術投入等方麵財務指標的分析與評判,綜合反映企業的經營增長水平及發展後勁。

(二)管理業績定性評價

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是指在企業財務業績定量評價的基礎上,通過采取專家評議的方式,對企業一定期間的經營管理水平進行定性分析和綜合評判。

三、評價指標

業績評價指標由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指標和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指標兩大體係構成。確定各項具體指標之後,再分別分配以不同的權重,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指標體係。

(一)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指標

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指標由反映企業獲利能力狀況、資產質量狀況、債務風險狀況和經營增長狀況等四方麵的基本指標和修正指標構成,用於綜合評價企業財務會計報表所反映的經營績效狀況。

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指標依據各項指標的功能作用劃分為基本指標和修正指標。其中,基本指標反映企業一定期間財務業績的主要方麵,並得出企業財務業績定量評價的基本結果。修正指標是根據財務指標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對基本指標的評價結果作進一步的補充和矯正。

①企業獲利能力指標。企業獲利能力狀況以淨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兩個基本指標和銷售(營業)利潤率、盈餘現金保障倍數、成本費用利潤率、資本收益率四個修正指標進行評價,主要反映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投入產出水平和盈利質量。

②企業資產質量指標。企業資產質量狀況以總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兩個基本指標和不良資產比率、流動資產周轉率、資產現金回收率三個修正指標進行評價,主要反映企業所占用經濟資源的利用效率、資產管理水平與資產的安全性。

③企業債務風險指標。企業債務風險狀況以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兩個基本指標和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帶息負債比率、或有負債比率四個修正指標進行評價,主要反映企業的債務負擔水平、償債能力及其麵臨的債務風險。

④企業經營增長指標。企業經營增長狀況以銷售(營業)增長率、資本保值率兩個基本指標和銷售(營業)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技術投入比率三個修正指標進行評價,主要反映企業的經營增長水平、資本增值狀況及發展後勁。

(二)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指標

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指標包括企業發展戰略的確立與執行、經營決策、發展創意、風險控製、基礎管理、人力資源、行業影響、社會貢獻等八個方麵的指標,主要反映企業在一定經營期間所采取的各項管理措施及其管理成效。

①戰略管理評價主要反映企業所製定戰略規劃的科學性,戰略規劃是否符合企業實際,員工對戰略規劃的認知程度,戰略規劃的保障措施及其執行力,以及戰略規劃的實施效果等方麵的情況。

②發展創新評價主要反映企業在經營管理創新、工藝革新、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品牌培育、市場拓展、專利申請及核心技術研發等方麵的措施及成效。

③經營決策評價主要反映企業在決策管理、決策程序、決策方法、決策執行、決策監督、責任追究等方麵采取的措施以及實施效果,重點反映企業是否存在重大經營決策失誤。

④風險控製評價主要反映企業在財務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管理風險、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等方麵的管理與控製措施及效果,包括風險控製標準、風險評估程序、風險防範與化解措施等。

⑤基礎管理評價主要反映企業在製度建設、內部控製、重大事項管理、信息化建設、標準化管理等方麵的情況,包括財務管理、對外投資、采購與銷售、存貨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法律事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