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醫藥國際化聯盟:打造中成藥的國家級品牌(3 / 3)

“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這是孫鶴歸納的藥企國際化三部曲。為此,他還專門提煉出了“做好研發、提升質量、控製管理、確保安全、練好內功、蓄積勃發”等目標。根據這“三部曲”,他先後指導建立了國際標準的GLP實驗室,GMP廠區,GCP臨床研究基地等等。且圍繞既定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走深、走高、走實:在科研上,他關注藥物質量控製、提出國際標準、求證血藥濃度與臨床效果之間的關係,臨床驗證多組分、多靶點理論,探索化學藥和中藥之間的相互作用,提出中藥臨床研究設計的新概念,將精準醫療方法納入中成藥研究等;在產品開發方麵,他回國後相繼創建了“反向研發”“產品說明書先行”“族聚類比發現”等研發理論和方法,改革完善了“項目管理研發體係”、企業研發“IPD”組織體係等等,並以此為基礎,領銜完成了十多個國內新中成藥、化學藥和生物藥的上市研發,獲得了多個中國CFDA新藥批件和生產批件;領銜取得澳、歐、美、南美等九個國家的新藥臨床批文、歐美學名藥上市批文、北美傳統藥準入批文多個;領軍披荊斬棘,全麵創新,在沒有任何可借鑒的樣板的前提下,在同FDA幾十次的交流溝通後,在幾百次的臨床訪問中,成功完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申報美國FDA的現代中藥的2期臨床研究並順利進入3期全球開發的曆史性裏程碑成果。

在“三把火”燒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孫鶴又開始著手中藥國家標準化工作。“行內有句話: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技術,一流企業做標準。一個國家、企業隻有做出行業標準才能在世界上立於不敗之地。“中醫藥目前在世界上還沒有ISO標準,然而天然藥標準製定迫在眉睫,否則中國就會落後, 就會像針灸針一樣被韓國、日本等搶先。”他如是解釋從事這方麵工作的初衷。在這一思想的驅使下,孫鶴在代表中國參與國際ISO標準化機構的TC249中醫藥標準項目、國際NGO組織間的國際標準談判項目和國家CFDA製定植物藥研發指南項目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由他倡導製定的《中藥藥物經濟學研究規範》(草案)也順利完成,成為國內首部專門針對體現中藥價值的藥物經濟學研究範本。這部範本將更好地為國家中藥產品定價政策提供循證醫學和定量藥物經濟學依據,指導企業進行產品的優化升級,體現藥物的價值本原,幫助企業通過研究獲得政策、定價等方麵的合理價值體現,促進大品種的培育及中藥產業的國內和國際發展。

科學家與民企結姻,沒什麼不可能

“回國轉眼9年了,這期間承擔了很多國際、國內和企業的重要責任,真正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的工作,有時候確實感覺身體透支,特別累,但一直內心很充實,也非常快樂,因為我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一些真正有益於中華民族的事情。”“工業社會的畸形發展使人們呼喚綠色工業。化學藥的濫用和對健康的副作用必然帶來綠色醫藥的大趨勢,而中醫藥將理所當然的成為綠色醫藥的領頭者。”孫鶴如是總結自己多年回國的感受和對自己從事的事業的理解。至今,他從未後悔過當初回國進入天士力的選擇。

他是一個極富感染力、說話嚴謹、充滿正能量和責任感的“科學中國人”——這是記者在采訪孫鶴的過程中得到的最大感觸。從他的回國經曆裏,記者得到不少啟示。

第一,引進既有深厚科研基礎又有高瞻遠矚的行業管理才能,同時還具備對未來的洞察力及國際化背景的領軍人才對於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有著深遠的意義。

早在求學期間,孫鶴就展現出了“強有力”的管理能力。在大學期間,他擔任上海第一醫學院學生會宣傳委員和係學生會主席,在工作中煉就了自身風格的管理能力:為人親和、講究原則、助推同伴、引領前行。在FDA期間,他作為聯邦政府官員,參與了藥品法規的製定和管理工作,工作中接觸麵廣,了解行業深刻,這些經曆都有助於他跳出純科研技術的具體問題,從更加宏觀的戰略角度來思考和引領行業的發展。

第二,實力雄厚、思路開闊的民營企業已經具備吸收海外歸國領軍人才的能力。

較長時間以來,在國外有一定建樹的科學家回國的“首選”往往是進入科研院校或國企。以民營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合作基礎薄弱。現在,隨著民營企業做大做強以及國際化的膽識和需要,部分民企產生了引進海外高級人才的強烈願望和動力,在企業科技研發上也願意加大投入。以天士力控股集團為例,這個構建了完整和完善的中藥產業鏈的領先企業經常被投資者稱作中藥界的“輝瑞”。世界頭號藥企“輝瑞”以高達15%的研究開發投入和製造“重磅炸彈”藥物而聞名全球,而天士力在研究開發和產品戰略上十分類似於“輝瑞”。從2004年以來,天士力每年投入的研究開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了6%以上,遠高於國內行業平均2%3%的水平;引進各類海歸人才30多人,企業管理者更是放棄了“一家獨大”的想法,以更寬闊的胸襟支持孫鶴博士推動建立國際化標準,組建中醫藥國際化聯盟,培養高級醫藥管理人才,推進整個中醫藥行業的發展,給予了科研人員足夠的發揮、發展空間。

第三,政府層麵的支持對於海外高級人才落戶民營企業發展形成了推動力。

孫鶴回國後,已承擔科技部“863”重大科學研究首席科學家項目1項,主持科技部重大國際合作項目2項、領導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大平台建設項目2項和領銜天津市科委重大攻關項目1項。目前是“國家重大新藥創製”整體專家組成員,國家科技部重大科研項目評審員,國家“千人計劃”項目評審員;同時還與政府、企業、研究院所合作,承擔多項藥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國內國際並行開發項目;擔任企業海外分公司總裁。他的意見建議經常得到衛生部、科技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高度重視。

2012年,時任中組部部長的李源潮同誌(現任國家副主席)在“我的中國夢”——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新創業座談會上指出,“每個海外留學人才心中都有一個中國夢,期盼祖國富強,期盼以自己的學識報效祖國,希望把自己的事業融入中國發展的大潮,與祖國一起成功。”一席話吐露了眾多海外遊子的心聲,包括孫鶴。

幾年過去,隨著“千人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以及其他部門和各省、區、市人才引進項目如“雨後春筍”潤澤神州大地,為“海歸”們提供了大力扶持和幫助。而民營企業,作為一片孕育無限新希望的“棲息地”,也逐漸成為海外高級人才歸國發展的新選擇。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孫鶴打開他插隊落戶時的田間筆記本,這句話仍清晰的書寫在扉頁上。歸國創業,正當時。孫鶴的故事,還將會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