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長安之行(3 / 3)

如今之際,唯有渡水才是最快的行程,可魏尺木不諳水性,擔心在江河之上出現變故,便遲疑了起來。

王鐸倒是十分果斷:“魏少俠,時間緊迫,找船過河吧。”

魏尺木放眼看去,不遠處的確停了十幾條小船,每條小船勉強可以裝下一人一馬,他便走上前去,認真打量這些船夫。這十幾個船夫俱是佝僂著背,雙手幹裂,都作一樣的打扮:蓑衣鬥笠,能遮擋烈風勁雪,倒沒有半點可疑之處。魏尺木再一一查看了船艙,也沒有尋著破綻,隻得招呼眾人上船。

十五隻小船排成一列,橫渡在大河之中,如同風中飄葉,沉浮不由己。

魏尺木心下終究不安,時刻留意著這些船夫,以防有怪。船到河心,這些船夫果然出現了異樣,隻不過魏尺木並沒有對其出手,因為他們都已跌入了河中。

魏尺木看得真切,水中突然鑽出十幾把飛刀,穿過船夫的胸膛,那刀柄之上都拴著鐵鏈,把屍體都帶入了水中,隻有魏尺木所在的小船,被他一掌把飛刀震回,那船夫得以幸免。

魏尺木心道“不好”,果然隨著船夫的死去,小船開始失去掌控,繼而被水底的人鑿破了船底。小舟沉得很快,須臾間人馬落水,船上大半人不會泅水,包括魏尺木和王鐸,

其中幾個略知水性的侍衛在水中死死護住王鐸。魏尺木不敢下水,好在他留住了一塊船板,立在上麵,暫時無虞。

不會水的侍衛並沒有溺死,而是淪為了刀下之鬼,那幸存的船夫早已沒了人影,不知是逃了出去,還是也死了。

魏尺木見周運水性極佳,在水底如入無人之境,一連斬殺數人,遠勝尋常,他顧不得詫異,忙運氣叫道:“周運,保護王鐸大人!”

周運正在水中與“水鬼”廝殺得性起,忽聽得魏尺木的叫喊聲,便不再一味廝殺,如泥鰍般穿梭在王鐸三尺之內——靠進者,死。他本來對這些達官貴人沒有半分興趣,但既然魏尺木如此焦急開口,想來這人十分重要。

魏尺木見王鐸已無大礙,心中稍安,雖在船板上十分顛簸,到底武功高人數籌,接二連三地把上來的人打回水中。

那水底人見不濟事,也不再跳上去,隻在水底把那船板劃上了七刀八刀。船板甫散,魏尺木一腳踏空,跌入水中。河水冰寒徹骨,魏尺木頓時覺得手腳受縛,雖強憋著一口氣,卻不能動彈尺寸,眼見明晃晃的刀子向自己捅來,心道,“莫非真要葬身河底了?”

恍惚間,魏尺木隻覺一股大力將他帶動,一口氣不知遊了多遠。浮出水麵時,隻見眼前一艘小船,上麵坐著一個頭戴鬥笠,身披蓑衣的老船夫,與之前的船夫一般模樣,卻又有些不一樣。

那老船夫開口道:“老叟夏侯昂,既遇三位,也是有緣,船渡有緣人,上來吧。”

魏尺木這才發現,如今隻剩他和周運、王鐸三人,其餘侍衛怕是都已遭了不幸。周運率先爬上了船,扯過魏尺木和王鐸,喘著粗氣道:“魏尺木,你又欠老子一命,若不是老子常年遊長江,今日縱是神仙也救不了你!”

原來茅山離長江不遠,周運自小在山上長大,最喜遊水,常年下來,竟在長江裏練出一身極為出色的水下本領。

魏尺木心中自然感激周運救了他和王鐸,隻是這“又”字何解,莫非把上次之事弄反了?魏尺木不著急理會周運,先對那老船夫拱手道:“多謝老先生援手之恩!”

此時魏尺木才顧得上打量這老船夫,終於瞧出那與其他船夫的不同之處:若盯久了這老船夫,竟會覺得他時而似人時而似畫!似人時與尋常船夫無異;似畫時,可不就是柳宗元筆下那位“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