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魔教席卷(上)(1 / 2)

跌宕風雲非一處,狼煙烽火有千家。

在武林、綠林大肆爭鬥的幾個月裏,刀光劍影非止在這小小的乘氏之中。

嵩山由兩座群山組成,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各擁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就坐落在少室山五乳峰下,此處竹林茂密,故名“少林”。

少林,崛起不過幾百年,卻穩穩地立足於武林三大派之一。少林寺,號稱天下第一名刹,有弟子兩千。 少林大多數的和尚都在少室山上,而餘年不多的得道高僧,都前往了太室山居住,所以少林中的絕頂高手,過半都不在寺內。

因武綠之戰,少林寺中的武僧,尤其是高手弟子,已然被抽調一空,隻剩下為數不多的小沙彌和一些誦經念佛的文僧。

寺前空蕩,鍾也不響,鳥也不鳴,寂寥非常。

與之相比,陳州宛丘卻異常地活躍。摩尼教潛伏數十年,終於等到時機成熟,傾巢浮出地麵,六旗教徒,竟有數萬人,而這其中不乏絕頂高手!

此刻,摩尼教教主方駁已經帶著七辰旗的數千教眾站在了少室山腳下,“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杆大旗飄蕩,隱有血腥之氣——先滅少林!

少林寺前院裏有一個腿腳不便的老僧,正不緊不慢地掃著地上的殘雪和落葉。那葉子剛被掃成一堆,又借風而飛,以致於掃地的老僧幾番無功。隻是這老僧並不著惱,依舊一遍一遍地掃著。在一旁石階上,也坐著一個上了年紀的大和尚,正用才收集好的新雪在那裏烹著新茶。爐火正盛,煎茗始香,這大和尚慈眉善目,須眉斑白,他一邊烹茶,一邊吟詩:

階前葉落葉還飛,

零亂成堆散複圍。

汲水新泡茶一盞,

坐看初日變餘暉。

好一副悠閑自得!掃地的老僧聽了這詩,也若有所思。

然而這詩剛成,隻見一柄大刀飛來,撞破兩扇大門,順便從那剛煮好茶正要品茗的大和尚胸前穿過。這大和尚應聲而倒,熱血也混在了熱茶裏。不遠處掃地的老僧見了這番變故,知道有外敵闖山,山中金鍾又不曾敲響,可想來人武功之高。老僧麵上不亂,丟了掃帚,一瘸一拐地走向屋後。

此時方駁眾人已紛紛進了山門,摩尼教裏多是心狠手辣之輩,見一個老和尚正向後走去,登時便有幾個人掣出長刀從後麵砍去。那老和尚聽得仔細,頭還未回便已被剁成了幾截。陽界主大手一揮,摩尼教眾如離弦亂箭,尋屋搜巷,見人便殺。

少林的武學之精都在達摩院、菩提院、羅漢堂、般若堂這兩院兩堂之中,如今隻有三個首座在寺,其中菩提院首座隨方丈去了乘氏,戰死在了那裏。此時少林的武僧弟子雖隻有數百人,見有外敵侵犯,並無怯意,一個個持刀搶棍,負隅而抗。

陽界主冷笑連連,便對上了達摩院首座。陰界主白袍黑巾,胸前也繡著八朵紅色火焰,還戴了垂簾鬥笠,蒙麵黑紗,她手上並無兵刃,卻接住了羅漢堂首座的手中長棍。至於般若堂首座,竟被白虎一口虎頭金背大刀死死纏住。如今摩尼教四個壇主,隻剩他一人還在。白虎自打傷青龍之後,便甘心為摩尼教所驅馳,他又得教主方駁傳功,功力已然大進。

眼見眾多少林子弟難以抵擋,忽聽得一聲聲金剛怒叱,如同滾滾長雷,巷子裏狂風一般,跑出來一列金衣和尚。這些和尚俱是身著金色僧衣,麵上敷著金粉,一個個如猛虎下山,金棍之下,有死無生,從外圍硬生生地殺了進去,把那群武僧護在了身後。那一條被撕開的口子通道,淨是摩尼教眾的屍首。

佛門弟子雖心懷慈悲,卻也有金剛之怒,掃蕩群魔,不受外侮!

方駁見了這些金衣和尚,冷聲道:“少林十六羅漢,到底名不虛傳。”

那十六個金衣和尚為首一人,生得十分高大魁梧,麵目威嚴,喝道:“哪裏的賊人,敢犯我少林!”

陽界主手段狠辣,已把達摩院首座打傷,垂垂欲死,陰沉道:“摩尼聖教來送諸位大師與佛祖相見!”

那金衣和尚見達摩院首座已然重傷,怒道:“結陣!”

一聲罷,這十六個金衣和尚須臾間便結成一個攻守兼備的羅漢之陣。

方駁見這羅漢陣非同小可,便下令道:“三老破陣!”

話音方落,又是三個聲音同時想起:

“大道不滅,我滅。”

“江川不渡,我渡。”

“天地不仁,我仁。”

隨著聲音而出的是三個半百老者,三人俱是白袍,上有七朵赤色火焰,頭上分別纏著青、黃、紫三色的頭巾,就那樣現身在十六羅漢外圍,各據一點,三分而立。

“三才陣”對上了“羅漢陣”,倒也平分秋色,各擅勝場。十九個人各展本事,頻施絕技,一時間難分勝負。

而失去羅漢陣保護的眾武僧,不論老幼,都被摩尼教眾屠戮幹淨。十六羅漢見少林子弟一個個地死於刀下,成了冤魂,怒氣直衝霄漢。羅漢盛怒之下,陣法威力倍增,十六條棍舞成十六條出澗蛟龍,夾風挾雷,激蕩無比,猛烈地衝擊著三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