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黃李結盟(2 / 3)

黃巢聽罷,心中已然十分震驚,“雖然沙陀乃是外族,他李家父子又素有反心,可如今畢竟還是朝廷之臣。這‘李鴉兒’竟然這般就尋草軍結盟來了,到底是狼子野心。”黃巢如此想著,口中卻言道:“如今是李唐一家江山,並非當年周天子失了‘天下共主’之時,欲效春秋齊桓爭霸之事,談何容易?”

李克用喜道:“正是如此,李唐在齊魯之地便有二三十萬的軍馬。一旦使一名將,統鎮數州之兵,屆時草軍便將進退失據。可江南與之大有不同,其地廣袤,其兵力薄弱而且分散,難抵草軍衝擊,而淮北諸州又救援不及。草軍若入江南,馳騁縱橫,誰能擋之?再者,李某到時候兵出幽州,直指關內,李唐又怎敢南顧?”

黃巢卻皺眉道:“雖是如此,若王將軍執意向東,老夫也無可奈何。”

李克用拍案而起,言道:“王大將軍若是向東,必敗無疑。到時候黃公自可招兵買馬,帶兵南下。黃公乃是不世之雄,又何須居人之下?李某願與黃公歃血起誓,結為盟友。你我一南一北,通有無,同進退,共取李唐江山。黃公意下如何?”

黃巢聽了這話,心道,“這李鴉兒年紀輕輕便有如此見識,萬不可小覷,將來或是我之敵手。隻不過,眼下先滅李唐要緊。”

這一夜,英雄話盡,天已微亮。

河南道。陳州。宛丘。

摩尼教的地下總壇裏,一聲長嘯,如同山崩雷震。

總壇裏所有教眾都聽得這一聲長嘯,非但不慌不亂,反而個個麵露喜色。一個五六十歲的白袍老者,頭戴藍色之巾,正是三老之一的天老。他聞得這一聲長嘯,那張從不波動的臉上,也終於露出一絲驚喜之容。他低聲自語:“方教主,你終於出關了……”

教中教眾,六旗四象,連同天地人三老,陰陽兩界主,都來道賀。宮殿之中,聖火教眾沿途唱起了《歎明界文》,這是摩尼教教義所在:

光明普遍皆清淨,常樂寂滅無動詛。

彼受歡樂無煩惱,若言有苦無是處。

常受快樂光明中,若言有病無是處。

如有得住彼國者,究竟普會無憂愁。

處所莊yán皆清淨,諸惡不淨彼元無。

快樂充遍常寬泰,言有相陵無是處。

這教眾萬音合一,響徹壇中。其聲頗為莊yán神聖,哪有一絲猥褻淫邪?其貌也極盡虔誠恭敬,又何來一分凶殘嗜殺?以致於教中隱隱有火光閃爍,佛樂齊鳴,這一幕與江湖口中的“魔教”二字,太過不同。

一個中年漢子,看起來隻有四十歲左右。這人披散著頭發,臉上消瘦見骨,而雙目卻光彩熠熠。他額頭之上纏著一條黑白參半的頭巾,身上著了一件白色長袍,那胸口處,赫然印著九朵赤色火焰,正是摩尼教這一代的教主方駁。

方駁自上一次閉關,至今已有三年。現在他終於突破桎梏,練到了《二宗法》第五重境界。這一步,讓他真正到了武功通玄的境界。

底下教眾俱是身著白袍,額有頭巾,都聚在這底下宮殿之中,隻見一片白茫茫,可不有上萬人?

忽然那教眾之中,有數列人跑動,排成陣勢,其中十杆大旗搖動,上麵分別寫著“甲”、“乙”、“丙”等字樣,這些人排作十個方位後,個個單膝著地,齊聲高呼道:“十方旗參見教主!”

繼而又是數列人跑動,有九杆大旗搖動,上麵卻是寫著“天任”、“天衝”、“天英”等字樣,這些人也跪下行禮,高呼道:“九星旗參見教主!”

如此數番,十方旗、九星旗、八門旗、七辰旗、六合旗、五行旗這總共六旗教眾分別行禮完畢。到了四象壇,雖然四象壇主此刻俱不在教中,可他們的禮數卻不可少。隻見四尊巨大的銅像赫然而來,分別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獸的樣子。這四個銅像,足有一丈來高,都由八個教眾扛在肩上。這些教眾依然行禮山呼,就連扛著神獸的三十二個教眾,也都齊刷刷地單膝著地,而那肩上銅像,卻不顫動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