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義務、道德與責任(2 / 3)

契訶夫一麵在莫斯科大學刻苦學習醫學,一麵又要給幽默刊物寫稿,這使得他很難兩頭兼顧。但寫稿所得的收入卻很快成為這位醫科學生和全家人生活的主要來源,也給他的全家帶來了變化。這位年僅19歲的契訶夫終於能夠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和教育者,承擔起負擔全家的所有責任。俄羅斯作家、翻譯家達姬雅娜·庫泊爾尼克回憶了同契訶夫的母親葉甫蓋尼亞·雅科甫列夫娜交往中感受到的情緒:

我也喜歡到她的房間裏坐坐,聽她回憶過去的事情。這些回憶大部分是關於安托沙的。她頗有感觸地向我講過一個令她難忘的時刻:安托沙,當時還是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大學生,走到她麵前,對她說:“好了,媽媽,從今以後我給瑪莎出學費!”“從這一天起,我們家就交了好運……”這位老太太講道,“而他呢,頭一件事情就是樣樣自己出錢,並且掙錢養活全家……”

當她向我講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她自己也是眉飛色舞的,眼角上笑得眯起兩道皺紋,——使契訶夫家的微笑變得這樣迷人的,就在這兩道皺紋上。她把這種微笑也傳給了安東和瑪麗雅。

契訶夫依靠自己的勤奮勞動盡到了自己對家庭的義務,承擔了維護家庭的責任,也開始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現在的狀況同哥哥亞曆山大資助家庭的時候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當年,亞曆山大曾在信中寫道:

瑪(麗雅)來了。“你來幹什麼?”媽在哭,叫你快點去。爸爸跟她吵架了,還責怪他,說你不給我們錢,天曉得把錢都花到哪兒去了……還有一些別的話。我罵了幾句,穿上衣服,就去了。親愛的兄弟,瑪(麗雅)說,他們擔心怕我結婚了。好吧。我就回去看看吧。怎麼個情形呢?媽媽披著件夾大衣待在廚房裏,滿身都是油煙,爸爸呢,穿得漂漂亮亮地坐在那裏……正在補皮大衣。媽媽又是哭,又是鬧,而罵了人的爸爸卻心情愉快地問我:“大家都好嗎?”我當然要弄清楚是怎麼回事了。原來,爸爸管媽媽叫笨貨,媽媽給惹惱了。

他在信中又敘述了媽媽辛酸的故事,原來是老巴維爾責怪媽媽,說是亞曆山大之所以不跟家裏人住在一起,也不給錢接濟家裏的生活,全都是她當媽媽的錯處。在那個時期,契訶夫一家這種小市民式的吵鬧場麵是經常會發生的。要想在這樣具有傳統積習的家庭裏麵,消滅這一切醜惡的、不體麵的、難堪的局麵,並且著手建立起一種健康的、幹淨的生活氣息,顯然並不容易。亞曆山大無力勝任,而且他也從來沒有為自己規定過這樣的任務,唯一的辦法也就是采用他一貫的譏誚的口吻,在信件中來一段藝術性的詳細描寫,幾聲歎息。當他把這個家庭當成負擔而沒有當成義務,當他把對家庭一切不正常現象的反抗都看成是為了他個人的所謂自由的時候,他不可能擔負起改造家庭的責任,他的反抗也就不可能具有社會意義而隻能流於膚淺,生活沒有成為他創作的養料。

契訶夫也麵對這樣一個家庭,他勇敢地擔負起了家庭義務,並且堅持不懈地、毫不妥協地來完成這個家庭改造的任務,他更以自己的道德、責任心取得了家庭道德改造的不斷勝利。

父親巴維爾·葉戈羅維奇是一個很頑固的人。在契訶夫來到莫斯科以後,他的態度仍然是對待亞曆山大和尼古拉一樣的譏誚方式。他從來也沒有想到過應當放棄在塔幹羅格早已形成了的家規,他為家人所製定的工作時間表,總是想著要無條件地永遠延續下去,他欣賞自己所造成的家庭氣氛,他享受著自己至高無上的家長尊嚴,他頑固不化,已不能在晚年再變成另外一個模樣。但是,生活的現實是,家庭的擔子已經從他的肩上無奈地卸下來了,他的所有能量,已在一生的辛苦中消耗殆盡了。契訶夫已經全部地承接了這副家庭重擔。經濟地位的變化,使巴維爾·葉戈羅維奇的舊秩序失去了繼續存在下去的大前提,他的地位被自然削弱了。

我們知道,憎惡謊言——各種各樣的謊言,是契訶夫整個精神麵貌裏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他曾在自己的劄記中寫到“誰說假話,誰就肮髒”,並把其作為自己的信條,他也曾在自己的藝術作品中寫入了“黏蟲吃青草,鏽吃鐵,謊話吃靈魂”的格言,他要從根本上反抗他所憎惡的一切汙泥濁水。在他的家庭中,他一聲不響地而又始終如一地,每一天都開始了對塔幹羅格時期的一切舊習慣和傳統的攻擊,就像他的父親巴維爾·葉戈羅維奇當年堅持自己殘酷的教育一樣,卻又堅定不移、絕不讓步而又潛移默化,細雨無聲。祖傳下來的倔強脾氣畢竟也明顯地留在了契訶夫的身上,隻是發揮了不同的作用。

終於有一天,“安東的意誌成了支配一切的力量,在我們家裏突然出現了一種我過去從未聽到過的斬釘截鐵的聲音:‘這個不對’,‘必須公道’,‘不要說假話’等等。”當這位在農奴製度的傳統下長大、而又受到了實踐中商人式的剛愎自用的教育、一生當中乖戾專橫的巴維爾老人在回憶起這些的時候,他那根深蒂固的思維,竟然已經在兒子契訶夫那溫文爾雅然而又是不屈不撓的堅定態度之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已經不再是在飯桌上由於湯做鹹了而大發雷霆,罵母親是笨貨的那個令孩子們感到恐怖和厭惡的爸爸,也不再是那個為宗教帶給自己的神聖光環而折磨得孩子沒有童年的爸爸,更不再是那個殘暴教育、凶狠得毫無人性的爸爸。現在,他已經成為了一位再也不能寬恕自己這些行為的慈祥的老人了。契訶夫的思想反抗,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巨大成功。

契訶夫家族的特征是暴躁、容易發火,因此,許多人常想,契訶夫也應當是一個暴躁、容易發火的“天曉得幹了些什麼事情”的人吧!而事實上,契訶夫卻使他周圍的人們真正地感受到了他那驚人的文雅、溫和、敏感、謙虛的形象,而且從來也不信口開河。他的性格,是在他很早的、幼小的年代起就開始養成的,也是在他走向青年的困苦環境中堅持不懈地進行自我教育的結果。他以年輕人胸中熊熊燃燒著的青春之火,無情地燒毀著自己靈魂裏的,以及他所接近的人們的靈魂裏的變態氣質。他的信念就是要為自己的真正人格而鬥爭,更為這個時代俄羅斯人民的尊嚴而鬥爭。現在,他性格中的道德魅力影響到了他身邊所有的人,全家的老老小小,包括典型的巴維爾·葉戈羅維奇老人也在不知不覺之間落到了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大學生的道德感染之下。正因為他很早就明確了自己崇高的道德宗旨,正由於他高尚的道德情操,才使他能夠創造出他真實的詩篇。這一切,對於一個沒有經驗的青年人來說,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義務、修養、道德、責任種種,歸納起來是契訶夫人格上的偉大力量。就此來說,他是應當自豪的。而這一切的真正來源,都在於他對於周圍“一個十分陰險狠毒的世界”所做出的反抗,苦難的生活被他化做了自己道德乃至於今後偉大創作中的基肥。亞曆山大和尼古拉都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也很早就進行著這種反抗,在他們認為侵犯了自己獨立的事物方麵,兩位哥哥卻有著一種病態的敏感,缺少責任與道德深層次的思考,使得他們對於獨立、自由的理解是淺薄的。在他們由青年步入成年社會以後,在他們整個的社會地位發生了重大改變以後,由於自私和狹隘,使他們對以父親為代表的舊積習的反抗也就始終是不夠成熟的;同時,實際上,由於他們在義務、道德、責任問題上的認識不足,由於思想意識的膚淺,他們始終也沒有真正擁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在他們仍然不得不同父親采用爭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已經由過去所痛恨的小市民的泥潭,滑入了更為隱蔽、險惡的小市民的沼澤。

契訶夫的道德觀,則使他自己的反抗賦予了新的屬性,它既不是一時的衝動也不是擺擺樣子,而是反對小市民世界的各種基本觀念的持久鬥爭。這種鬥爭,在他自己的家裏進行的時候,感染了每一個人,改變了家族的積習;而他的這種鬥爭一旦走出家庭、進入社會時,他在文學上所爆發出來的魅力,即將征服許許多多的俄羅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