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這個世上,需要與人交往,而與人交往要有一定的學問,會說話,會辦事,能讓你更好地贏得人緣。隻有知道如何去說,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才能更好地和別人溝通下去,否則,話說不好,事就辦不成,就會浪費今生在世的時間和精力。
口沒遮攔,想到什麼說什麼,雖然給人以心直口快的印象,但有時候,會因此而得罪人。但是要人們的每一句話都經過細心斟酌是不可能的,隻有通過長期的實踐與不斷的磨練、總結,我們才能練就八麵玲瓏的好口才。
如果有人問“你會說話嗎?”你肯定覺得可笑,隻要是正常人,誰不會說話啊?而實際上,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誰都會說話,但是有些人卻總是不加思索,口不擇言,像機關槍掃人,一陣狂掃,隻為自己快活,卻把他人置於槍口之下。
有一則故事:
一個剃頭匠家中被盜。第二天,剃頭匠到主顧家剃頭,一臉很不高興的樣子。主顧問他何以如此,師傅答道:“昨夜強盜將我一年積蓄盜竊一空,仔細想一想,就當替那竊賊剃了一年的頭吧。”主人怒而逐之。
還有一則故事:
在壽宴上,客人都輪番說“壽”字酒令。有說“壽比南山”的,有說“壽高彭祖”的,結果有個人卻說“受福就像受罪”。很多客人道:“這話太不吉利,而且‘受’也不是‘壽’,罰酒三杯。”此人喝了酒,又說道:“壽終正寢”。很多人忍無可忍說:“生日壽誕,怎麼總說這種不吉利話。”這人自悔道:“該死,該死。”主人不悅,喜宴不歡而散。
因此,我們說話的時候如果不注意,就極有可能傷人敗興,惹怨招尤,讓人誤解。話出口的時候,我們應該考慮一下當時的氣氛、場合、對象,不要想說就說,口沒遮攔。例如有些人去菜市場,問賣肉的:“你這肉多少錢一斤?”或者飯館服務員上菜時找不到客人,就隨口在大堂喊:“誰的腸子?”這類生活中的笑話,實在應該避免發生。
說話是生活中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像上麵所說的情況,還算比較簡單的。隻要我們注意語言修養,慢慢改善說話中的紕漏以及不足之處。說話難,說假話難,說真話有時候更難。
一個提倡說實話的綜藝節目,請過幾百位座上客來侃侃而談,結果一位座上客竟因此評不上職稱,原因是“不鑽研業務喜歡拋頭露麵”。而另一位則是研究所所長的人選,結果也因為在節目中說了實話而耽誤了前程,理由是“節目中的觀點證明此人的世界觀有嚴重問題”。某報社的記者參加了一期節目,一經播出,立刻有人說他愛出風頭,很多人在背後議論紛紛,說他在節目中什麼都敢說,惡心。真是人言可畏。有一位電台記者回去後竟被領導審查,理由是覺得他拿了許多錢才會亂說話。最離譜的是一位老年女性在節目中真誠表達了她自己的人生感受,結果好多人半夜打電話給她想知道她是不是神經病。
這個節目的主持人因此苦惱地說:“我們自己有時都懷疑,節目到底能做多長時間?”他也通過節目,從中體會到了“生命中說話是第一難事”。
那些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隨風轉舵,看人下菜,自欺欺人,言不由衷,天天算計著,絞盡腦汁,搬弄是非的人總是活得非常累。俄國作家契訶夫筆下的“變色龍”,就是“累”人群的代表。謊話連篇,牆頭草和搬弄是非的人,我們不能做。
說話是挺難的,但也不能因為這樣就閉口不言。練好說話的技巧是要學習,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放棄原則,指鹿為馬。假如違心地說話,那技巧就變成了惡行。不堅持原則的人,丟掉的將是自己的人格。
說話這事,小孩會覺得很容易,怎麼想就怎麼說。但成年人卻覺得是道難題。在人們知道掂量和玩味語言藝術時,講話就變得很難。要一直說實話,難免傷到他人,那麼你可以一直用心,把語言的藝術鍛煉成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實在不知道如何說的時候,就沉默。沒有把握的事情,不要信口雌黃。否則一但辦不成,會給別人留下極為不好的印象。然無論何時,都不要口無遮掩,細心地考慮好後再說話,將有助於你說話的進一步成功。
智慧點燈
話不可口無遮攔地胡說亂說,有必要斟酌好後再說,這樣,才會少犯錯誤,不至於因為犯了大錯無法彌補,讓自己後悔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