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這麼一個故事,一條比目魚感慨自己命運多舛,經常訴說著自己的痛苦。起初,別人對它還報以同情,但漸漸地,每逢比目魚發牢騷的時候別人就不再理它了。為此,比目魚覺得人世之間再也沒有了知音,整天以淚洗麵,最終含恨帶怨地離開了人世。比目魚死後,別人還是像往常一樣過著各自的生活,好像比目魚曾來沒有來到世上,比目魚並沒有影響到它們。

比目魚何必要那麼折磨自己呢?其實,心中固然有不滿,但不知道改變,認為命中注定要痛苦一生,那麼你就可能要痛苦一生了。

在我們還沒有出人頭地的時候,大多有壯誌未酬的感慨,而如果每個人都像你一樣認為懷才不遇,世上哪還有千裏馬,就算有千裏馬,伯樂也不會去挖掘一匹病怏怏整天流著眼淚的千裏馬。

我們有必要學會改變,當人生不盡如意時,有必要知道,這隻是人生中的一個插曲。整天無所事事地訴說心中的不滿,那是無濟於事的。人有必要改變自己,讓自己適應這個社會,才不會覺得社會和自己格格不入,讓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

其實,曆史上已經上演了許多感慨生不逢時的人物。像王勃,“初唐四傑”之一,他固然有一定的才華,可是很顯然地在《滕王閣序》裏能看到他對現實的不滿,他並不認為自己的才能得到了最大的發揮。結果,滿懷人生不如意的情緒,在二十七歲時就溺水而亡。王勃的一生是不快樂的,因為他有“時運不齊,命運多舛”的感慨。同樣是魯迅小說《祝福》中的祥林嫂,在她的兒子阿毛被狼叼走後,開始抱怨自己的生活,結果她的悲慘的命運就此開始了。一開始,別人還聽她訴說苦衷,但是漸漸地別人就對她厭倦了。後來,祥林嫂不得不過著自己不如意的生活,甚至被趕出魯家,淪為乞丐。然而,相反地,有的人在自己不盡如意的時候並不是一味地抱怨,像陳勝“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像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結果他們都創造了人生的奇跡。

我們也要有那種英雄氣概,當人生不盡如意時不去埋怨,自己鼓舞自己學著去改變。當世界無法改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改變自己去適應世界,因為,畢竟相對於整個人類來說,我們每個人還是渺小的。在我們感覺不被理解、無用武之地時,完全沒有必要整天發牢騷、發泄心中的不滿。其實,隻要你學著改變,變不適為適應,你也會緊跟時代的步伐,不以落寞而憤恨,不以讓人瞧不起而自怨自艾,而要是你不去改變,在不如意麵前你隻會埋怨,就像一開始的比目魚那樣,流著眼淚訴說心中的不滿。而你的不滿,誰會同情呢?

要知道,能拯救自己的還是自己。人的力量是無窮大的,遇到坎坷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如果不能讓世界適應你,就要學著去適應世界。否則,固執己見,不願意改變不如意的自己,隻會一生不得誌,誰也不會可憐你。

智慧點燈

當我們懷才不遇,哭是沒有用的。隻有改變自己去適應,才可能有新的開始。而要是固執,隻會把前進的路給堵死了,再也找不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