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義”思想是企業倫理的道德基礎
就現代企業而言,追求利潤是企業的目標之一。沒有利潤,企業就沒有發展壯大的資本,就失去了發展的動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利潤成了企業唯一的目標或者終極目標,有益於社會、國家,才應該成為企業的最高目標。所謂企業的最高目標,是相對企業的共同精神或共同價值觀而言,或者說是企業的理念。企業的存在不僅在於利潤,還在它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因此,企業應該以墨家的“貴義”思想作為企業的最高目標,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就不至於出現短視行為,也能使企業獲得持續有效的發展。
企業與社會的關係,有如作物與土壤。作物從土壤吸取養分才能成長收獲,但必須給土壤施加肥料才能繼續耕種。企業從社會賺取利潤,也要回饋社會。企業是現代社會有力的公器,不但要多做公益事業,而且要帶領提升社會風氣,促進文化升級,注重環保措施,維護自然生態。這些都需要遵循“貴義”、“兼愛”原則去實行,這也是評定企業形象的一個重要標準。
墨家思想中的“義與利”,即以利驅人。利,在這裏主要是指物質利益。墨家非常重視對利的追求,古代明智的君王和聖人之所以能稱王天下,並能管轄諸侯,就在於他們愛護百姓,對百姓忠誠謹慎,為百姓謀以後利,對百姓講忠信,又使百姓得到實際利益,因此百姓對他們終身擁戴。人們在不斷追求利益中生存和發展,“利”是管理者進行管理的有效驅動力。民心的向背,不僅要依靠一定的政治信念,還要有相當的利益驅動才行。墨子所言之“利”不是利己主義之“利”,而是利民之“利”,即興天下之公利。另一方麵,利民之利不是單向的,而是互愛互利的雙向關係。墨子認為,“愛人者必先愛之”、“利人者必先利之”,所以說,墨子的這種義利並重的功利主義思想,為提升企業員工凝聚力、忠誠度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由於全球化帶來的價值多元化和員工自我意識的強化,員工如何與企業構建一種信任、持久的關係及如何提升員工的忠誠度,成為許多企業麵臨的挑戰。無疑,給員工提供好的經濟保障是一項重要舉措。如果員工在同行業和市場中擁有高的薪資收入,那是員工獲得認可的一個重要的標識。員工獲得了工作成果的回報,並能夠因此獲得更加美好的生活,會給員工極大的鼓舞並使員工留在企業,為企業付出全部的努力。
總之,企業要賺錢,要繼續成長,要永續經營,必須注重企業倫理,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並善待員工,提升員工的忠誠度。管理學者一致認為,企業倫理應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之上,才有優良的企業文化。墨子的“貴義”,即崇尚正義正利,也就是重視合理公正的利益,這是道德原則,用在經濟上便是“交換的正義”。企業隻有賺錢才能生存,但賺錢須合於道德,所以要講究“義”。不管國內企業或國外企業,要經營得好而且長久,必須守住互惠原則。可見,墨子的“貴義”哲學最適合作為企業的經營理念,也最適合充當企業倫理的原則。它不但切實可行,而且完全合乎人性的管理。
§§第九章 中國化企業文化管理之佛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