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道家文化觀之“上善若水”(2 / 3)

心善淵

老子說“淵兮似萬物之宗”,將“淵”用來形容“道”的概念。“心善淵”就是指人要像水那樣深沉寧靜,拋棄過多的物欲約束,順應自然,眼光深遠。古之成大事者,都有賴於這種大度的胸襟。“心善淵”,既是個心胸度量的問題,也是個學問知識的問題。老子強調“江海為百穀王”,就是告訴我們心胸要像江海一樣博大容物,海納百川。俗語說“宰相肚裏能撐船”,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相反,心胸狹窄、自高自大,就會產生巨大的排斥性,使賢者遠離,這種人肯定成不了大事業。

管理者應該學會接受一個不完美的下屬,以及不完美的結果。即使明知下屬會犯錯,還是讓下屬去做,在做的過程中鍛煉下屬、培養下屬,允許他們犯錯,給他們在錯誤中成長的機會。管理的本質是通過別人完成任務,一定要調動別人去幹。搭平台、給機會,讓大家一起為設定的目標而奮鬥。說到底,就是要做一個寬容大度的人,能容下屬的領導才能成就事業。

與善仁

“與善仁”,就是要以慈愛之心去接人待物,真心為他人著想,仁義為先。老子認為,水滋潤萬物卻不求回報,正是這種精神,才成就了自己的偉大。我們為人處世也要學習水仁慈柔和的美德。

要真誠地待人接物,真心地關心別人、幫助別人,不奢求任何回報,要有仁義之心,仁義為先。一個企業的文化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就是和諧,和諧就是以仁義之心進行管理,多關心員工的困難和心理。人是生產力中最核心的要素,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企業管理的最高目標就是創建和諧的環境,調動和發揮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從而為社會、為企業創造最大的價值。

言善信

水自上而下順勢流淌,潮起潮落總有規律,這就是“信”。做人,也要像水一樣,誠信無偽。一個講信用的人,必須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企業也是如此,對待員工要講信義,這才是企業生存的長久之道。《道德經》中多處談到“信”的問題。“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信之:德性”。為人誠信不足,就不會有人信任他;反之,則能得到人們的信任。管理上最大的許諾就是誠信,“夫輕諾必寡信”,即輕易許諾別人的要求,勢必很少遵守信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就是要人們警惕漂亮的話語並不真實,誠實的言談未必漂亮。

宜家家居是目前全球經營最好的家具企業之一,他們能有今天的成功,誠信是諸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一個。一次,宜家生產了一批椅子,出廠後發現椅子上的一個裝飾品可能被兒童拔下吞入口中,於是在全球無條件召回該產品。這樣一個行為,換來了消費者與社會對他們的信任與尊重,變成了企業成功的重要條件。能夠把“信”字時刻放在企業經營第一的位置,是成就百年品牌的基本元素之一,而企業是否能做到誠信為商,又取決於企業的文化。

政善治

做企業要善於管理,管理上要學習水約束自己的品質,這就是所謂的政通人和。水是善於約束和委屈自己的最佳物質,當它散落於四方的時候,它被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利用而毫不吝惜;當它彙集起來之後,雖然具有了排山倒海之勢,卻仍然沿著固定的道路而行,對任何生命都不構成威脅。老子希望人們能夠效法水的品質,以約束和調整自己,來適應自然。

企業文化管理是一套綜合嚴謹的管理體係,而不是掛在牆上的標語。做好企業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就要理解企業文化這門功課的內在機理,製定出符合企業特色的使命、願景、價值觀,依照使命、願景製定企業戰略,根據戰略來決定組織內部的部門配置和工作流程,用價值觀作為企業機製的背後支撐。隻有在企業文化的影響下,員工才能樹立積極的工作價值觀,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才能體會出人格被尊重,也才能表現出敬業盡職的精神,這樣的公司才真正被員工所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