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先生的大作《中華朗誦藝術十五講》即將付梓,囑我為序。通讀他的書稿之後,不僅感到這本書在文字上言簡意賅,生動有趣,而且具有一定的學術深度和思想高度,對實踐的指導性很強,確實有“自成一家之言”的獨到之處。從中可以看到他的發現和創新,對“朗誦藝術到底是什麼”重新進行了深度思考和梳理,並提出了自己的獨特創見。
例如他重新定義的許多朗誦技巧概念,讀來言淺意深,通俗易懂;又如“朗誦技巧的注意事項”“如何深度理解作品”“朗誦的審美差異”與“朗誦藝術的無定法”等章節,視角新穎,頗有發人深省的思辨性和哲理性;尤其是“朗誦再創作中的問題”一章,站在藝術規律的高度,對朗誦領域存在的問題逐一進行透徹分析,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
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學作品,一方麵在文字的承載中生生不息,世代流傳;另一方麵,也在文人、學子、藝術家的學習、誦讀和吟詠中,弘揚流布,起到鼓舞人心的傳播作用。在賞心悅目的視聽享受中,各民族的優秀文脈魅力四射、永放光芒。
朗誦藝術就是這源遠流長文化傳承中的一脈重要支流。傳統文人的吟誦是在對古詩文的深入理解上的再度創作。朗誦既可慷慨悲歌,又能淺吟低唱。如今我們通常的朗誦形式是受五四運動以來白話文語感的影響和時代風格所限,與古典的吟誦有所差別。而當代朗誦藝術是朗誦者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再度創作,以突顯作品的思想情感,引起聽眾的共鳴。
王東從教師到播音員到廣告人再到主持人的身份轉換,讓他累積了做好朗誦藝術的基礎條件。這本書是王東曆經二十年的辛苦蓄積、三年發憤寫下的心血之作,既有立足於曆史的厚度、現實的寬度,又有展望未來的高度,是對朗誦藝術進行全麵論述的一本書。相信關心朗誦、愛好朗誦、有誌推進朗誦發展的有識之士以及專業和業餘的同仁們都會從中得到啟迪。
趙忠祥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