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9月在北京偶遇馬老爺(印尼文聯主席馬永強先生),已經七十多歲的老爺子用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認真翻閱了兩期最新雜誌,邊看邊點評,對雜誌的采寫深度和編排印刷給予了讚許,然後跟我這個少輩聊了很久的海島文化、教育、文化閱讀、生活以及印尼和海南的故事。說實話,能得到如此一位德高望重學者的稱讚,多少有些沾沾自喜,為專注於海島人文生活的《南島視界》。
很多人見麵會向我谘詢一個問題,在網絡新媒體對紙質媒體開始絞殺的當下,《南島視界》辦給誰看?你有多少潛在讀者群?有多少生命力?在創刊之初,我的回答和這本雜誌曾經呈現出來的樣刊一樣,在一個大而全的範疇上,本土的、官方的、前衛的、時尚的、國際的……這些字眼夾雜了很多討好和理想化的情緒,也曾經和那些在海南發布國際旅遊島成為國家戰略之後一窩蜂飛赴海南囤房的炒房人一樣,認為一個美麗新世界馬上就會誕生,海南距成為下一個香港已咫尺之遙……有些不著邊際,所以回答也顯得狂妄自大。
不過曆經兩年多的沉澱和探索,您手裏的這本雜誌可以說已經開始落地生根,每期我們呈現出來的內容就是我個人的答案。首先,《南島視界》作為一本高品質期刊,不僅不懼怕新媒體的衝擊,相反,我們擁有紙刊沉澱下來的,擁有相當實力的采寫團隊(這個團隊不在北上廣,而是根植於擁有北上廣無法比擬的自然和人文風光的海島上),在充分結合新媒體的特性去打造一個海島文化及生活平台,隻是,我們依舊還是用當下主流人群最熟悉的帶著一點兒油墨味的紙呈現出來。可能一些新潮人士並不認同,但就我個人而言,對紙的鍾愛要遠大於電子和網絡。
說到讀者群,相信正在看我閑扯的您肯定是一位本刊的讀者,在此深表感謝。雖然本刊在定位上作出了明顯的界定,但雜誌閱讀及訂閱群體已遍布全國,除卻本刊成員七大姑八大姨禮貌性支持之外,每一個訂閱本刊的讀者,無不是對海島文化和生活充滿好奇和向往的人士,他們可能是通過《南島視界》熟悉海南生活、風俗、房價等,也許是想隨著本刊遊曆全球海島的自然風光和獨特文化,更有甚者,受到我們蠱惑,即刻動身去到南太平洋的某個島國……根據不完全調查,全國對海島和海洋充滿向往的人高達85%以上,我相信,這些都將是這本紙質刊物的潛在讀者,因為每期南島的一抹藍調,會為其描繪一個大海,一座島。
在王石為某品牌汽車代言的視頻廣告中,一位山區的盲童問道:叔叔,海是什麼?王石說他沉默了,當然,我也為之感動……《南島視界》會一如既往地為每期內容注入更多海的元素,讓每一個身不能及的讀者神享其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