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皇帝中不乏癡情者,刨去那些臨危自保型、感恩圖報型、心理病態型、朝政依賴型、口是心非型的虛假麵孔,真正能做到生相伴、死相隨,真正能做到為愛癡迷、為情瘋狂,真正能無愧“癡情”二字的,恐怕也隻有皇太極和順治帝了。
翻遍皇帝全傳,爺倆都是明主,都是才子,都是昏君,都是屠夫的,不勝枚舉;但父子都為愛“殉情”的,卻僅此一對。皇太極對海蘭珠的愛,情真意篤,催人淚下;順治帝對董鄂氏的情,刻骨銘心,讓人斷腸。在癡情的道路上,父子二人一脈相承,前仆後繼,隔代共鳴,他們用身心,用血淚,用生命,用權力,雙雙譜寫了淒美悲愴、感人至深的傳奇篇章。二者中,誰又更勝一籌呢?讓筆者帶您穿越時空。
激情。曠日等待,固然能檢驗愛的真誠;而隻爭朝夕,則能彰顯愛的欲望。海蘭珠和董鄂氏,一個貴為蒙古格格,一個出身武官之家;一個是黃花姑娘,一個是二手女人;一個是皇太極的夢中情人,一個是順治帝的紅顏知己。皇太極苦等九年,才和海蘭珠結為伉儷。而順治帝為了得到董鄂氏,最終逼死了弟弟襄親王。董鄂氏剛脫下孝服,就被接入後宮。心靈互通,精神交融,是順治帝迸發激情、橫刀奪愛的原始動力。
定位。愛,有床上的,有麵上的,也有心中的。皇太極一生最在乎兩個女人,一個是皇後,一個是宸妃;一個是嫡妻,一個是最愛。所以,皇太極很矛盾,很無奈。他可以獨寵海蘭珠,可以封為宸妃,可以列為四大配宮之首;但始終不忍心動皇後。董鄂氏入宮後,順治帝把三種愛都拋向了她。越過貴妃晉封皇貴妃,清代唯一一例;同時大赦天下,清代絕無僅有;掀起廢後風波,表明董鄂氏已經成為順治帝心中的皇後。
愛子。海蘭珠生的八皇子,皇太極當作“皇嗣”;董鄂氏生的四皇子,順治帝視為“第一子”。兩種叫法都暗指“皇太子”,都包含愛屋及烏的深情。但“第一子”還有“第一個皇子”之意,這無疑是順治帝對前三個皇子的否定,其中就包括玄燁。可惜,兩子均夭折。安慰愛妃時,皇太極隻是賜海蘭珠的生母為“賢妃”;而順治帝卻破例追封愛子為“和碩榮親王”,親撰《皇清和碩榮親王壙誌》時,“朕之第一子也”躍然紙上。愛子如此,愛其母更甚。
永別。痛失愛子後,兩個女人都憂鬱成疾,芳華而逝。皇太極在錦州戰場上聞海蘭珠病重,當即放下戰事,快馬星夜返往盛京,最終未能見海蘭珠最後一麵,這讓他抱憾餘生。董鄂氏生病期間,順治帝拋下朝政,求醫禱告,日夜相伴,直至董鄂氏在他麵前香消玉殞。海蘭珠之死,讓皇太極痛哭流涕,不能克製,後經多次勸慰才稍稍止住。董鄂氏之死,讓順治帝痛不欲生,尋死覓活,眾人怕他自殺,不得不派出專人晝夜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