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李豫又納獨孤氏。獨孤氏“美麗”,且生性寬仁惠達,嫻雅賢淑。在獨孤氏的身上,李豫仿佛又找到了沈氏的影子,這讓李豫對沈氏的癡情,終於有了一個寄托的著落。盡管如此,但李豫始終沒有放棄對沈氏的找尋,結果“十餘年寂無所聞”(《舊唐書後妃傳》)。李豫即位後,皇後的位子一直虛懸著,因為李豫相信沈氏一定能夠找到。再者,他毫不猶豫地把李適立為皇太子,也是想讓沈氏“母以子貴”入主中宮。獨孤氏雖然寵冠後宮,甚至被“嬖幸專房”,但她始終無緣皇後桂冠,李豫最後隻是將她冊封為貴妃。在李豫的心目中,沈氏的地位是誰都無法取代的,獨孤氏永遠是沈氏的替身。
獨孤氏陪伴了李豫十餘年,先後生下韓王李迥和華陽公主。華陽公主天生聰慧,十分乖巧,能夠看李豫的臉色說話做事,“上之所賞,則因而美之;上之所惡,則曲以全之”(《舊唐書後妃傳》)。李豫與華陽公主在一起,總能開懷大笑,把愁事暫拋。獨孤氏受寵,在很大程度上也沾了女兒的光。愛女病重之際,李豫竟然“齧傷上指”,可見他對華陽公主疼愛之深。華陽公主離世,獨孤氏哀傷過度,一年後香消玉殞。獨孤氏死後,李豫追諡其為貞懿皇後,並將其“殯於內殿,累年不忍出宮”。李豫此舉,應該說是因為對生命中第一個女人沈氏的不能忘懷,而在情感和名分上對獨孤氏的某種愧疚和補償。
沈氏始終找不回來,愛女和愛妃又相繼離去,李豫身邊沒有了知己,淒涼瞬間襲來。加上執政後期,藩鎮割據之勢已成,國家經濟每況愈下,朝政更是紊亂不堪,李豫焦頭爛額,難以應對。愛情和政治的雙重打擊,讓李豫精神恍惚,形容憔悴,身體迅速垮塌下來。大曆十四年(779)五月,李豫在對沈氏的思念中崩於紫宸內殿,享年五十四歲。李豫執政十七年,沈氏始終沒有找到,所以他一直沒立皇後。為了一個侍女,李豫苦苦找尋了十七年;為了一個替身,李豫和僵屍朝夕相伴了三年。李豫的癡情指數雖比不上順治帝,但這種另類的癡情方式,在中國曆代帝王中卻是極其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