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提升人格魅力,補牢人脈的大網2(1 / 3)

有勇有謀,博取人脈

古往今來,對於勇氣的讚美,人們從來都沒有吝嗇他們的筆墨——古希臘聖哲曾經說過:“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船更寬的海。而比船走得更遠的,是人類的勇氣。”丘吉爾也曾經說過:“勇氣是人類最重要的一種特質,倘若有了勇氣,人類其他的特質自然也就具備了。”而普希金更是給予了勇氣最高的評價,稱其為“人類美德的最高峰。”事實證明,那些擁有勇氣的人,往往能夠取得驕人的成績,他們的身邊,也永遠不乏支持與崇拜。因此,想要打造自己的人脈,我們首先需要擁有足夠的勇氣。古今中外,很多人能夠取得成功,與他們過人的勇氣密不可分。

在世界軍事史上,拿破侖·波拿巴無疑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統治法國時期,他的名字曾經令敵人聞風喪膽,幾乎整個歐洲大陸都納入了法國的版圖。而且他的智慧及勇氣,時至今日仍在影響著很多人。有一次,拿破侖的軍隊和奧地利軍隊狹路相逢,但是這一次法國人明顯處於劣勢,奧地利人比法國人多出幾十倍!但是,拿破侖並不氣餒,他率領士兵衝鋒陷陣,從早上一直殺到了黃昏,雙方士兵疲憊不堪。乘著雙方休息的間隙,拿破侖清點了一下自己的士兵,發現一共隻剩下25個騎兵了,援軍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到,而敵人則有一千多人。戰爭勝敗似乎已經成了定局。但是,拿破侖並不甘於束手就擒。他命令士兵吃完幹糧之後要迅速清理武器和戰馬,扔掉剩餘的物資,隻留下軍號。夜晚到來之後,拿破侖帶領這些騎兵衝進了奧地利人的宿營地,頓時,軍號聲、喊叫聲、拚殺聲交織在一起,奧地利士兵陷入了混亂之中,拿破侖更是一舉擒獲了敵軍將領,迫使敵人投降。

上述戰役,就是拿破侖一生中最偉大的戰役之一——阿克拉戰役。可以肯定地說,正是憑借著勇氣,拿破侖的25個騎兵才能不可思議地取得勝利,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跡。其實,在中國曆史上,類似的事例也屢見不鮮,縱觀老一輩革命家們,他們哪一個不是憑借著過人的勇氣,投身革命事業,曆盡九死一生,最終開創了中華民族的新紀元,備受世人尊敬?

即使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勇氣同樣不可或缺,有了勇氣,人們在麵對危難就會從容不迫;有了勇氣,人們在麵對邪惡時就會挺身而出;有了勇氣,人們在跌倒後就會重拾信心……可以說,有了足夠的勇氣,世界上就沒有所謂的困難。同樣,對於勇者,人們總會給予最高的崇敬。

相對於懷特教士而言,同為教士的裏蒙克德可謂默默無聞,他長得其貌不揚,也沒有淵博的學識和儒雅的風度,而這卻是懷特教士的長處。不過裏蒙克德一向以善為本,隻要一有機會,他就會不辭辛苦地向人們宣傳教義,告誡人們要一生行善。由於一心向善,裏蒙克德甚至從沒有殺過生,也因此,懷特教士經常嘲笑他“過於循規蹈矩,並且缺乏勇氣,甚至不敢殺一隻小雞”。

南北戰爭時期的一天夜裏,他們所在的城市遭到了反對廢奴運動的遊擊隊的襲擊。由於人數懸殊,這些暴徒很快占領了城市,並且開始到處搶劫和殺戮,很多被認為支持“廢奴論”的人都死在了他們的屠刀下。當然,教堂也沒能幸免。

“你是支持廢除黑奴的北方佬嗎?”一名遊擊隊員用槍指著裏蒙克德,惡狠狠地問道。

出乎意料的,裏蒙克德並沒有表現出絲毫驚恐,他用平靜的聲音回答道:“是的,我是。我想你應該很清楚,你應該為你的行為感到羞恥。”

無疑,遊擊隊員被裏蒙克德的一腔正氣鎮住了,他的原本端著槍支的手漸漸垂了下去。裏蒙克德上前一步,他抓著遊擊隊員的手,指著窗外說道:“看看你們犯下的罪孽吧,你們難道就沒有一絲一毫的憐憫之心嗎?你們難道看不到那些被殺害者眼中的痛苦和悲憤嗎?你們同樣有父母兄弟、妻子兒女,他們和你的親人一樣都有生存的權利!”遊擊隊員突然大哭起來,然後羞憤得跑出了教堂,裏蒙克德也因此幸免於難,而曾經笑話過他沒有勇氣的懷特教士,卻早已經在遊擊隊員闖進自己的房間之前吞藥而亡。

上麵的例子,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勇氣不是誇誇其談,而是一種在危難時刻才能顯現出來的人類美德之一,因此,一個真正有勇氣的人,並不一定需要刻意的表現,而且勇氣往往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和道德水平。為了私利,甚至損人利己,即使你再過勇敢,再有勇氣,也隻會為人所不齒。因此,培養勇氣,必須以道德為前提。

古人雲“知恥近乎勇”,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勇氣還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如永不認輸是勇氣的表現,但急流勇退同樣是一種勇氣;知錯能改是一種勇氣,不恥下問還是勇氣;勇於競爭是勇氣,擁抱對手、攜手並進更是勇氣中的勇氣……

2004年11月的一天,曾因發現了粒子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籍華人丁肇中教授,應邀來到了我國南方某大學做學術報告。在報告會上,很多學生都忍不住向這位科學巨匠提出種種問題。對於學生們的提問,丁肇中教授總是盡自己所能,耐心地予以回答。如此平易近人,自然激發了更多學生的興趣,隻見一位學生站起來問道:“您覺得人類能在太空中找到暗物質和反物質嗎?”丁肇中坦言道:“不知道。”另一位學生接著問道:“您覺得您從事的科學實驗有什麼經濟價值嗎?”丁肇中依然耐心地答道:“不知道。”這時,第三位同學又起身問道:“您可以談一下未來二十年中物理學的發展方向嗎?”丁肇中依然認認真真地回答說:“不知道。”連續3個不知道,使得一度氣氛熱烈的報告大廳陷入了沉寂,但是片刻之後,短暫的沉寂被熱烈的掌聲所取代,並且持續了幾分鍾之久。

正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對於這些並不深奧的問題,其實丁肇中教授完全可以用一種比較靈活的方式敷衍過去,但是他最終沒有顧及所謂的臉麵,勇敢地承認自己確實不知道。正是這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務實的學術品格,丁肇中才最終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贏得了世人的尊敬。因此,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向大師學習這種真正的勇氣,最終成為一個勇敢與智慧兼備的人。

當然,勇氣不等於無謂的爭鬥,那些一味好勇鬥狠,認為勇氣就是擊敗對手甚至製對手於死地的人,無疑還沒有領悟勇氣的真諦,他們的人脈之所以不盡如人意,根本的原因也在於此。

綜上所述,對於任何人來說,勇氣都不可或缺,而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勇者,我們還必須以修行德行為基礎,最終贏得他人的尊敬,收獲盡可能多的人脈資源。否剛的話,我們很可能會走入歧途,悔恨終生。

心有成竹,心有主見

所謂主見,即是指我們自己對事物的確定的意見或見解。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或文化差異等,對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往往會有不同的見解。而作為一個正常的人,誰都不會漠視他人與自己有關的觀點。因此很多時候,他人的觀點或態度,往往會對我們的內心乃至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此時,我們就來到了岔路口,即我們要麼堅持自己的觀點,要麼認同對方的想法。應該承認,知錯能改到任何時候都不失為一種正確的人生法則,但是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一個沒有主見、人雲亦雲的人,通常都會為人所不喜,這樣的人,也很少有人願意和他做朋友。因此,當我們認定了某種目標或看清某件事物的本質時,我們完全不必為了迎合他人的觀點而唯唯諾諾,我們需要做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隻要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我們也一定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我們的人脈資源也必定日益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