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1(1 / 3)

內容提要

世界首富比比爾·蓋茨說:“一個人永遠不要靠自己一個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個人花每個人1%的力量。”世界頂尖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也說:“人生最大的財富便是人脈關係,因為它能為你開啟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門,讓你不斷地成長、不斷地貢獻社會。”

如今,個人能力相差無幾,你能成就多大的功業,其根本取決於你有多大的關係,交往什麼樣的人,人脈是一個人到達成功彼岸的不二法門。如何編織一張既大又牢固的人脈關係網,本書將為你一一道來。

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當今時代,如果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單憑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取得偉大成就。而要想修煉成一名優秀脈客,必須從“做人”開始。因為隻有做人成功,才會吸引更多的人與你交往,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幫助你。正所謂“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

中庸之道,人脈之寶

現代人際關係學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那麼,低調是什麼意思呢?一是指頻率低的聲調,二是比喻緩和的或者比較悲觀、消極的論調。我們所說的低調,多引申為一種謙虛謹慎的態度,也泛指隱藏實力。通常情況下,低調有謙虛、謹慎、忍耐、平易近人等多種具體表現。

有人說,低調不僅是一種風度,一種處世哲學,更是人生無往不勝的法寶。此話不假,曆史上很多人就是靠著低調贏得了人脈,最終贏得了事業的成功,三國時的劉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盜賊四起,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出身皇族的劉備雖家道沒落,但有意救百姓於水火。時逢黃巾作亂,因見招兵榜文一聲長歎,引出屠戶張飛,一番推心置腹之後,二人入店飲酒商議共舉大事,酒席間又遇逃犯關羽,三人情投意合,遂有桃園三結義。

公元198年(東漢建安三年),曹操將呂布吊死於白門樓後,帶著劉關張三人回至許昌,後劉備與漢獻帝談宗論祖,成了響當當的劉皇叔。曹操的手下認為劉備是心腹禍患,勸曹操早日除掉劉備。曹操也知劉備英雄,欲除之而後快。劉備深知曹操之心,便請求曹操賜地,自己與關張二人每日種菜,麻痹曹操。曹操雖放鬆警惕,但終不能放心。

一日,曹操派人請來劉備,於亭中飲酒。曹操從天氣談起,最後問劉備誰是當時的英雄。劉備深知曹操對自己猜忌之心,便東扯西扯,但都被曹操否決。最後,曹操以手指著劉備說:“天下英雄,隻有我和你!”驚得劉備連手中的筷子都掉了,恰巧此時空中雷聲轟隆,劉備趁機重拾筷子,並說:“這麼大的雷,真夠嚇人的。”曹操說:“這有什麼可怕的。”劉備回答說:“孔聖人尚且怕雷,何況我一介草民。”曹操見劉備如此膽小,以為他不足為患,後袁紹、袁術意欲合並,劉備乘機請命截擊袁術,曹操對此並不懷疑,於是劉備逃出樊籠。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劉備得司馬徽指點,請得徐庶出山,但不久即為曹操用計請入曹營,徐庶臨走時感劉備仁厚,特向其推薦臥龍諸葛亮。劉備求賢若渴,先後三次前往南陽隆中,諸葛亮感其心誠,便誠心相輔,於草廬之中提出了先三分天下,再徐圖全國的戰略思想。自此,劉備如魚得水,諸葛亮更是用兵如神,為蜀漢政權的創立立下汗馬功勞。

赤壁之戰前夕,益州牧劉彰派別駕張鬆出使曹操。張鬆素知劉彰生性懦弱,胸無大誌,難成大器;又聞曹操雄才大略,有一統天下之心,便萌生棄劉投曹之意。於是,他將私繪的西川軍事地圖隨身攜帶,欲獻曹操。但張鬆驕狂成性,遭曹操冷遇,又因為言語頂撞曹操,被曹操亂棍打出。張鬆鬱鬱寡歡,悵然歸蜀。劉備得知張鬆被曹操所棄,立即派人出荊州百裏恭候,並親自出城迎接,還把張鬆引為知己,誠心相待。張鬆感其知遇之恩,遂向劉備進獻西川地圖。

之後劉備又收服馬超,建安十九年終於一統西川,自領益州牧,“三足鼎立”始成。

很顯然,正是低調,才使得落魄皇叔劉備不惜以皇室之尊與屠夫張飛和殺人犯關羽結為異姓兄弟,五虎上將得其二;也是低調,才使得劉備導演了“驚雷失箸”的生動場麵,使曹操放鬆了警惕,得以保全性命;還是低調,才使得劉備請出了有著臥龍之稱的諸葛亮,未出茅廬便三分天下,為後人傳為美談;同樣是低調,才使得張鬆深受感動,最終將本打算送給曹操的西川地圖送給了劉備,西蜀政權終於確立。可以說,如果不是低調從事,劉備很有可能與關、張無緣,與諸葛亮失之交臂,與張鬆擦肩而過。即便他英雄了得,最終恐怕也難逃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宿命,畢竟“渾身是鐵又能碾幾顆釘”,甚至極有可能被曹操等人殺之而後快。事實證明,正是靠著低調贏得的這一強勢人脈,劉備才得以在亂世之中嶄露頭角、明哲保身,最後建立霸業,贏得生前身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