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朱學峰:矢誌不渝的太極情緣(1 / 2)

朱學峰:矢誌不渝的太極情緣

風雲篇

他少年習武,因為對太極拳的癡狂,以致在少不更事時放棄學業,專修武術;青年時他卻迫於生活的重壓,在淘金的征途上一路滑行,與心中摯愛的太極拳漸行漸遠;收獲了金錢,他卻付出了健康,由於常年為生意奔波勞累,他患了慢性病,雖經名醫治療卻終不得痊愈,鬱鬱寡歡中他再次幸遇太極拳,從習練太極拳中重新獲得了健康;與太極拳的再次邂逅,讓他一發而不收,精勤不倦,勤奮習練,得到了享譽世界的太極拳大師陳小旺的青睞,成為大師的入室弟子,隨大師四海傳拳,走上了太極拳傳承之路。

他就是陳氏太極拳二十世傳人,中國武術七段,國家一級拳師,國際太極拳文化傳播大使,中國陳氏太極拳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陳小旺大師入室弟子朱學峰。

生活的磨礪讓太極之夢漸行漸遠

朱學峰於1976年1月9日出生於河南省溫縣陳家溝。太極聖地陳家溝武術氛圍濃厚,門前樹下,田間地頭,處處都能看到太極拳習練者的飄逸武姿。耳濡目染,自幼酷愛武術的朱學峰從記事起就跟在大人的身後比劃,一來二去,竟也模仿得惟妙惟肖。

看到兒子如此熱愛武術,作為土生土長的陳家溝人,朱學峰的父母深知太極拳對鍛煉身體、修身養性的神奇效果,因此也十分支持朱學峰練拳。但他們沒有想到,朱學峰因為癡迷太極拳而忽略了文化知識的學習,僅僅上到六年級就執意輟學,專業習練太極拳。

之後的數年中,朱學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每天堅持走拳盤架,並不斷請教陳家溝的知名拳師為其撥架正拳,拳技有了跨越式提高。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朱學峰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肩膀該擔起養家的責任了,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朱學峰來到當地一家鞋廠當了學徒工。

鞋廠流水線的工作每天需要勞作十多個小時,非常辛苦。一個班下來,朱學峰常常累得渾身無力,倒床就睡。這樣日複一日,不知不覺中,他與太極拳漸行漸遠。在鞋廠工作的經曆,鍛煉了朱學峰的吃苦能力,也讓他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他暗暗在心裏下定決心,要做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

在市場上考察並學習兩年後,朱學峰終於有了自己的小飯店。為了把生意做好做活,他從夜市地攤做起,做小吃、賣燒烤,東奔西跑,終於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朱學峰娶妻生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他並不甘於守著一個小小的飯館,過著平淡安逸的生活,他想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能量,把眼前的事業做大做強。

於是,朱學峰帶著老婆孩子來到濟源,先開手機店,後經營太陽能,最後重新做起自己的老本行——開飯店。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的飯店在濟源發展得不錯,相繼開了幾家連鎖店。

資本的積累讓朱學峰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卻也讓他覺得隱隱的失落——因為忙於生意,練拳的時間少之又少,兒時的武術夢已然荒廢。並且,由於多年經營生意過於操勞,加之生活習慣不好,作息飲食不規律,他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頸、腰、胃都有了毛病,經常酸痛。朱學峰跑了不少醫院,找了許多名醫,卻總是治療時身體狀況有所緩解,一旦停止治療,腰、頸馬上就又會酸痛不已,這讓朱學峰非常苦惱。

重拾太極夢想開啟精彩人生

一次偶然的機會,朱學峰回老家陳家溝時,和朋友閑聊中偶然提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對方聽了,說:“為什麼不練練太極拳呢?你看,多少外國人漂洋過海來咱陳家溝練拳養生,你有這麼便利的條件,而且以前還練得那麼好,練練太極拳肯定對身體有幫助。”

聽了這番話,朱學峰不禁心動:是啊,如今全世界都在接受太極拳的影響,現代許多大思想家、科學家和哲學家都曾經對太極拳所蘊藏的智慧和神奇的養生功能表示驚異和讚歎,在海外有許多西方人已把太極拳修煉變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自己怎麼就沒有想起練太極拳呢?朱學峰心中的太極夢被再次激活,他再次選擇習練太極拳來養生。

朱學峰拿出了少年時學習套路的勁頭,每天無論再忙,都會抽出一些時間習練太極拳。堅持習練一個月後,朱學峰發現奇跡在自己身上發生了:之前的病症完全消失,體力和精力也越來越好。而且在習練中,他感悟到太極拳的奧妙無窮,一招一式都能給予他待人處世的靈感。朱學峰決定,放下所有的事情,把太極拳當作一種事業來做。

於是,朱學峰遍訪陳家溝的高人、名師,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先做一些對自己而言比較簡易的動作,再逐漸進入挑戰性高的動作,然後參悟太極拳的一些內功心法的修煉,如太極拳的意念、冥想的功夫練習。也就是這段時間,他先後係統地習練了陳氏太極拳老架一、二路和新架一、二路,三十八式太極拳和十九式太極拳,陳氏小架太極拳,春秋大刀、太極劍、太極刀等器械套路以及太極散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