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陪他回鄉祭祖(1 / 1)

我醒來近一個月了,圈子就限於鍾粹宮,除了這個宮殿就是禦花園,陪我的就隻有那些太監。傳聞中的王承恩、崇禎一個都沒有見到,好不容易到了明末怎麼著也得見見多疑的崇禎吧。

“你想通了是不是?”一身太監服卻有些霸氣的他印入我的眼簾,很難想象太監也可以給人的印象是霸道。莫非他就是王承恩?他不像是太監,反而像個儒雅的老者。

“是的,為個男子自殘是不明智的。”我漠然,我自然會漠然,她看透了愛情,我也看透了愛情,雖然我們的方式是那麼的激烈那麼的直接,但我們都無悔。我重生在這個年代,我會好好替她替自己活下去的。

“隻要公主能這麼想,老奴就安心了。公主不會怪老奴這麼久才來看你吧?”

“怎麼會?你也是為我好,希望我真正想通。”他看了我好久好久,好像有些不認得我似的。

“公主仿佛有些地方變過。”不愧為首領太監,真是觀察入微。是的,我變了,我不再是我,她亦不再是她。

“有嗎?也許吧。公公有恩於我,無須與我客氣。若公公不棄,我稱你一聲亞父可好?”以王承恩的盡心盡力早就當得,希望他能不拘小節。

“這樣甚好,我一直把你當女兒看待,怕冒犯公主便不敢提,現在由公主提出來,甚好甚好啊。不過請公主在外人麵前千萬把奴才當奴才看待。”果然是個人物,處處設想周到。

“那是自然。”

“我過幾天要回鄉祭祖,你會有好些天見不到我的。”祭祖?他要出宮去?

“亞父不知我可不可以陪你去?”

“你是千金之軀怎可出宮?”

“宮裏隻有你把我當回兒事,我在不在宮中又有何分別?”

“既然你想去就同我一起去吧。”

“多謝亞父。”他同意了,是為了什麼,我不想探究了,最主要他答應了。我可以瞧瞧真正的古代了。忽然,我很想探知我軀體的母親到底對王承恩有何恩情?讓他這麼義無反顧的報答著……

曉風微微拂過,陽光也暖暖的,這樣的天正好踏青。以前碰上這樣的日子我與楊一定是在田園野餐,好懷念那時的日子,可惜一去不複返了,再也回不到從前了。我與王承恩等三人一行出了紫禁城出了京城。

“亞父,我們真的出來了是不是?”不敢相信就這麼遠離了皇宮。

“傻孩子我們出來了,你可以盡興的欣賞你朱家天下了。”朱家天下?不久之後就是滿清的天下愛新覺羅的天下了。

“亞父,如果天下不再是朱家的了,您會如何?”他臉色微微一變,神情略顯無奈。

“國在人在國亡人亡。”以身殉國?誰說太監都是小人?這裏就有一個舍身取義的太監。

“我也是這樣想的。”心裏加了一句,如果我是真的我也會選擇生是明朝人死是明朝鬼,但我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所以那不可能是我的抉擇。既然上天讓我陰差陽錯投身到這裏,那麼我會好好的活下去的,無論將來我遇到怎樣的艱難,我都會勇敢的區麵對,而不是選擇逃避,逃避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不是嗎?

“我可以殉國,你不可以,你還年少。果真有一天國破了家亡了至少留著自己的一條命。答應亞父好麼?”

“亞父,我母親是怎樣的一個女子?”他朗聲笑著對我講起了他記憶中的她。她是他見過的那時宮女中的佼佼者,不管是善良還是智慧亦或者是性情,都比他人高一籌。他們第一次見麵是在他入宮後的初冬,她很喜歡在假山中徘徊,鵝毛大雪鋪天蓋地的落下,她卻不在意,靜靜的站在假山上,隻是站著。

“你為何要呆在這裏?”

“我可以看見家鄉。”原來又是一個不情願進宮的人。

“你的家鄉在哪兒?”

“我的家鄉在我心中。”為何會這樣回答?後來他明白了,一入宮廷出去的機會微乎其微,家鄉也隻能是藏於自身心中了。從那時起,她時不時的會出現在他的思維裏,他不懂,他認為是同命相連的原因。在以後的日子裏,辛苦、孤獨、委屈、受罰、思鄉她會在他的眼前顯現,這就是原因,她給予他的是相思,由於相思,甘願為她照顧她的孩子甘願為她擔負她的責任,多久也情願。原來她對他的恩情是這樣的,不是一飯之恩不是救命恩情而是情債!是世上最難還的。

到王承恩的家鄉了,城門口站著兩排大大小小的官員,迎接著我們,應該是來迎王承恩的。王承恩不悅,車都沒有停直奔客棧。

“亞父,他們這幫官員都是些溜須拍馬不成氣候的小人,對於他們所作所為您不必放在心上。”

“你承續了你母親的明智,我竟現在才發現。”明眼人一看便知,跟聰明無關。

“不,對有些事的明白是來自經驗。”他再沒有說什麼退出了我的屋子,也許趕路太緊有點兒累了,很快步入了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