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態道德良心(2 / 2)

總而言之,生態道德良心是由一定的社會關係特別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和生態活動所決定的,是人們在生態活動中,通過對一定的生態道德義務和道德要求的深刻體驗和認識而逐漸形成的。隻有根據這一點,才能真正揭示生態道德的根源和本質,才能對生態道德良心作出正確的評價。

(三)生態道德良心在生態道德行為過程中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強調社會條件和社會實踐對良心的決定作用,同時也充分肯定良心在人們道德行為過程中的能動作用。同樣,生態倫理學亦強調生態道德良心在生態道德行為過程中的能動作用。

1.在行為前,生態道德良心對行為選擇的動機起著製約的作用

人們在進行生態活動前,總是要從某種動機出發,對行為進行選擇。這時,生態道德良心便依據履行生態道德義務的道德要求,對行為動機進行自我檢查,對符合道德要求的動機給予肯定,對不符合道德要求的動機給予抑製或否定,從而確立正確的動機。特別是它能以假言判斷或可能判斷的邏輯形式,對自己提出“我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我處於對方位置將會怎樣做”等問題,使自己嚴肅地思考、權衡和慎重地選擇。促使人們選擇道德的行為,避免不道德行為發生。

2.在行為進行中,生態道德良心起著監督作用

在行為進行過程中,良心對於人的情感、意誌、信念以及行動方式和手段,起著監視作用。對於符合生態道德要求的情感、意誌、信念以及行動方式和手段,它便予以激勵和強化。對不符合生態道德要求的情感、意念或衝動等,它則予以糾正和克服。特別是在行為過程中,出現認識錯誤、情欲幹擾、方式和手段不當,或遇情況變化時,生態道德良心便能夠糾正自己某種自私欲念和偏頗情感,改變其行動的方向和方式,以避免產生不良後果。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良心的發現”。

3.在行為之後,生態道德良心對行為的後果和影響有評價作用

生態道德良心,對於履行了生態道德義務並產生了良好後果和影響的行為,它感到滿意和欣慰;對於沒有履行生態道德義務的行為,或後果和影響不好的行為,它便進行自我譴責,感到內疚、慚愧和悔恨,以至陷入極度痛苦之中。這種自我譴責,往往能形成一種力量,促使人們改正自己的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良心主要是在行為之後充分發揮作用。

總之,生態道德良心在人們選擇和調整個人與自然關係的行為中有著重大的作用,以至能成為人們思想和情操的重要精神支柱。

在生態倫理學中,生態道德良心有其特殊意義。這是因為,人相對於其他物種來說,是高級動物,這種道德的自覺意識應該是人類所具有的一種屬性。而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在目前的環境和社會生活條件下,人類應負的責任、使命和義務是更重一些的。所以在一切行為選擇和調整中,我們應當時時以道德良心來約束自己。但是,事實上卻剛好相反,可以說,自從有人類到現在,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所充當的角色並不是很光彩的。我們的行為可以是肆無忌憚的,從未捫心自問過:“我這樣做的後果如何?”而隻是一味地向自然汲取和掠奪。甚至,很多人都認為:人,是自然的主人,是主宰者,並不存在對自然的“有愧”問題。自然界對人類的報複已足以說明,人類不計後果的行動是違背生態良心的,對人類的這種行為,唯一可以糾正的方式,便是人類自身的良心的複蘇。人們應該認真地反思一下:我們是否真的“問心無愧”。

如果一個民族、一個階級、一個政黨和一個集體,一旦形成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共同良心,就可以促進整個民族、階級、政黨和集體的道德風尚的改善。如果整個人類形成了符合自然發展要求的共同良心,就可以促進整個人類自身的完善。因此,我們不但不否認也不應當否認良心的存在和作用,而且要努力培養和喚醒全人類為整個世界的和諧發展奮鬥獻身的高尚而完美的良心,使它成為人們行動的監督者、評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