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我親自送啊?”看見事不可為,他苦笑著整理了剛剛換上的新長袍,向底比斯進發。
底比斯被古希臘大詩人荷馬稱為“百門之都”。它建造於公元前14世紀中葉的古埃及新王國時期,位處尼羅河中遊,曾經是一座當時世界上無與倫比的都城。它既是埃及的宗教中心,又是政治中心。其中阿蒙神廟主殿,總麵積達5000平方米,有134根圓柱,中間最高的12根大圓柱高達21米,每根柱頂上可以容納100來人,規模為世界所罕見。
現在天色已晚,阿蒙神廟主殿中的黃金神像早已被封置入神龕中(祭司們每天都會為黃金神像清洗著裝,並數次奉上食物。晚間,要將神像封置入神龕中,到早上的特定時刻再拿出來),空蕩蕩的神廟在清冷的月光下顯的森冷,與早晨在日光中神聖的模樣相差甚遠。除了一些守護神殿的祭司或是有任務的祭司,其他的祭司都回家了(埃及的祭司可以結婚,也可以擁有家庭),極少會有人在主殿附近活動。
可是……現在居然有人在神殿中祈禱?!
祈禱者的身形在隱約跳動的火光中顯的瘦小,露在豹皮製的祭司袍外的皮膚是不健康的慘白色。他的臉頰泛著不正常的紅色,僅是跪拜了幾次,就讓他汗流浹背了。如果白霜寒在這裏的話,他就可以立刻判斷出這不滿20歲的祭司的心髒、肝髒、腎髒都嚴重衰敗了,說簡單一點,便是這不滿20歲的祭司的心髒、肝髒、腎髒現在的狀態是常人70多歲時的狀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能活到30歲就是一個奇跡。
“大祭司閣下,太晚休息對您的身體不好。”在那病弱的祭司的禱告的最後一個字的回音消失在這龐大的神殿中後,一位穿著精製的亞麻布長袍的青年從巨大的圓柱後走出。這青年的麵貌年輕的很,但神態卻老成的像從政10年以上的政治老油條,屬於在談笑間就能把對手拖進泥潭裏的危險人物。
“托特,在沒有外人的地方叫我奈夫圖就好了。在你沒當上維西爾(該詞是“捷提”的阿拉伯文的音譯,漢譯為宰相。為了方便,以後都用宰相。)之前你不會像現在那樣拘束。”奈夫圖顯然不關心名稱的變化,隻是為了岔開話題。
“你在擔心什麼?”托特從奈夫圖的語氣中聽出了不安。
“沒什麼……”托特的語氣的放鬆遮蓋不了他的雙眸中的迷茫和不安,“我看不清我偉大的埃及的未來,星辰的軌跡被打亂了。”他憂心地看著天空中大放異彩的無名的星辰,那星辰是今天剛剛升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