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世界人種分布的演變和新民族的形成(2 / 2)

從非常運來的大量黑奴改變了加勒比海地區的人口構成,居民出現了尼格羅化的現象。海地、牙買加、巴哈馬等逐漸變為以黑人為主的地區、國家和民族。美洲許多地區都發生了“人口置換”的悲劇,印第安人被驅逐甚至被消滅,白人誌願進占,黑人被強迫輸入。

二、民族大融合與形成新民族

在大移民、大殺戮、大販奴的同時,也開始了大融合。殖民強盜們強奸印第安婦女和黑人婦女,以及歐印、白黑、印黑人之間通婚,產生了許多混血兒。混血兒與三大人種通婚或互相通婚,出現了一代一代的新的混血人。這些混血人構成今中南美洲(拉丁美洲)各民族的主體。

16-17世紀,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又大量移民北美,以後歐洲白人繼續移入,最後形成了今天美利堅人、加拿大人的主體。北美的白人與中南美的伊比利亞白人不盡一致,與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的情況要少一些,程度要低一些。17-18世紀時,荷蘭人、英國人又大舉移入南非,後來形成了布爾人,今天南非的阿非利堪人(白人)。17-18世紀,東斯拉夫人大舉移民北亞,使北亞成了以白人為主的地區。18-19世紀,英國人、愛爾蘭人大舉移入澳大利亞、新西蘭。1788年1月,首批英國移民(流放犯和官兵家屬)近1100人抵達澳大利亞今悉尼附近。最後使澳大利亞、新西蘭成為以白人為主的國家。這樣,在美洲、澳洲、北亞,原來的土著人族體讓位於新的族體,南非則改變了原來的人種和民族構成。

新興族體的民族進程打破了傳統的民族形成模式。它不是從血緣關係到地緣關係,按氏族-部落-部落聯盟-部族-民族-複合民族的單線而順向發展,而是在資本主義發展和擴張的時代,複線橫向形成。它一出現便已是現代民族。但它們又不是由前資本主義部族發展成現代民族,而是來自不同民族進程階段的居民,共同在一個新的曆史條件下、地理環境內,內向高層次靠攏和聚合,形成了新的有著四個共同的近代民族。當然這是以千百萬印第安人、黑人的犧牲為代價的,其形成過程伴隨著滔天的殖民罪惡。

新興族體是由各種原生族體成分在新的地域內和時代背景下逐漸聚合而成,這是各種文化取良去莠、選擇彙合的過程。因此,這種族體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較少排他性。因而新興民族具有較旺盛的生命力。

發軔於地理大發現時代,遷延久遠的大移民,包括誌願移民和強迫移民,深刻地改變了美洲、澳洲、北亞、南非的人種、民族結構,同時也影響了整個世界,客觀上推進了全世界的物質和人文大交流,導致了新的民族和文化融合。所以,地理大發現引起了世界各大人種、各民族在全球的重新分布,打破了民族形成過程的傳統模式,湧現出一批頗具生命力的新興民族,從而使世界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