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盧卡船長給托博爾斯克督軍、督軍給莫斯科的探險考察報告散佚了。第一份保存下來的沿葉尼塞河駛入大海,以及渡海到達駛入皮亞西納河的俄國文獻是1610年的。它是北德維納河的商人康特拉迪·庫羅奇金(Курочкин)的探險記述。
這年5月底,庫羅奇金和同伴們從新孟加席-圖魯漢斯克出航,駕乘科契船沿葉尼塞河向下遊航進。他們的目的是入海後向東探航。一個月後他們航行到河口。由於巨大的浮冰阻攔,他們在河口停留了5個星期。到了8月初一場南風把浮冰吹到海洋裏去了,漁獵手們才穿過葉尼塞灣,向東沿海岸航行。這說明尋找海獸棲息地也是探險的一個目標。兩天後航船駛進了皮亞西納河。庫羅奇金的報道提到,“葉尼塞河注入凍海的一個海灣。德國人(泛指西歐人)從自己的海岸出發,乘船穿過這個冰凍的海來到阿爾漢格爾斯克的一個河口”。庫羅奇金還第一個明確指出,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到葉尼塞河河口的海上航路業已開辟。這些報道使俄國當局吃驚,因為當時已有人證明(可能就是庫羅奇金),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年年都有許多(俄國)工商業者帶著各種德國(泛指外國、西歐)貨物和糧食,乘坐單桅帆船到孟加席去”。於是,俄國政府曾於1619-1620年禁止從海上前往孟加席,違者處死,以防止外國人知道和利用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到葉尼塞河河口的航路。
庫羅奇金第一個考察了葉尼塞河下遊到河口的水路,弄清了葉尼塞河也流入凍海,確認了這裏的凍海與阿爾漢格爾斯克以北的凍海是相通的,兩地間的海上航路已被俄國人開辟和利用。
17世紀初,孟加席的俄國工商業者和漁獵手通過當地遊牧土著對泰梅爾半島北部已有所知曉,為了尋找毛皮產地、海獸棲息地和與土著交換,他們產生了繞過泰梅爾半島的想法。在庫羅奇金探險後,一些俄國極地航海家繼續東進,沿著海岸航進到東經93度左右的泰梅爾半島西北部海灣,為繞過泰梅爾半島作準備。
大約在1620年,一些俄國航海家開辟了一段新的東北航路。他們從西向東航行,征服了東北航路最靠北因而是最困難的水域,繞過了半島北部,穿越了半島北端切柳斯金角與北地群島之間的維利基茨基海峽。值得一提的是,約40年前,英國海盜航海家德雷克自東向西穿越了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與南極洲的南設德蘭群島之間的德雷克海峽。現在,人居世界的最南最北兩端都被文明人類航海繞過了。令人惋惜的是,在切柳斯金角東南約130公裏的海上,船被凍住了。水手們被迫在法捷伊(法德傑亞)群島(北緯77度)北部的一個島上越冬。他們還在群島對麵大陸邊的西姆斯灣海岸建了一座小屋。後來他們由於疾病、饑餓、寒冷而死於越冬期間。因為這裏冬季平均氣溫為零下40度,最冷時為零下70度,海洋永冰界正好穿過維利基茨基海峽。
關於這個探險隊的情況沒有留下文獻資料。但1940-1941年間,一個蘇聯水文地理考察隊在法德傑亞群島的北島上發現一隻海船殘骸和一些古物(其中有鍋、罐等)。繼而,又在西姆斯灣的海岸上發現了一所房屋的遺址,在遺址附近又找到了人和動物的骨頭,寫有俄文字“賜予狀”的一張羊皮紙,刻著斯拉夫連寫字母的一把刀柄,另外還有一些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俄國錢幣(金屬硬幣)以及大批古物,其中有航海儀器、小刀、子彈、鐵器、棋子等。所有這些實物都說明了它們是17世紀俄國極地航海家的遺物。從遺物的分布、數量而看,探險隊由幾隻船組成。1945年又在這裏發掘出一批古物。
曆史文獻中提到的最早的繞過泰梅爾半島的極地航海探險發生在1686年。這年圖魯漢斯克市民伊凡·托爾斯托烏霍夫率3艘科契船從葉尼塞河出航想繞過半島到勒那河去,但以後不知所終。1738年發現了托氏探險船隊在葉尼塞灣右岸一個泊地豎立的紀念十字架,1740年在皮亞西納河口以東北地區找到了托氏船隊的越冬地遺址。不管怎樣,17世紀末時俄國探險者已從東西兩麵完成了對歐亞大陸最北部泰梅米半島的發現。因為還在17世紀40年代時航海家們又從勒那河航行到西姆斯灣,1945年在那裏的發掘和發現證明了這一事實。
三、佩特林出使明朝、開辟俄華陸上通道
俄中兩國的關係和交往始於17世紀初。盡管早在13-14世紀蒙古入侵征服時期,以及15-16世紀從中亞商人和西歐地理學家那裏,還有15世紀的俄國旅行家尼基丁(著有《三海行紀》),特別是經過16世紀的西歐航海家發現家那裏,已有關於中國的某些片斷和消息傳到羅斯。16世紀末17世紀初也有關於俄國的零星消息經過來華的西歐人傳到中國。同為成吉思汗的子孫建立的統治俄國的蒙古欽察汗(金帳汗)與統治中國的蒙元王朝也偶有一點來往,(俄)羅斯戰俘、平民也有被擄到蒙古地區的。但俄羅斯族-東斯拉夫人與中原漢族並無來往,也基本上互不知曉對方。隨著俄國人對北亞的探險和地理發現,西西伯利亞的絕大部分已並入了俄國。到1619年,俄國人已推進到東經90度左右的葉尼塞河幹流地區。其中,建於1618年的庫茲涅茨克在鄂畢河上遊地區,向南位處北緯53度半;建於1619年的葉尼塞斯克在葉尼塞河幹流最偏東的地區,向東位處東經92度半。這樣,西北方的俄國與東南方的蒙古、中國便日益接近起來。於是,俄國的新土地發現者們便試圖探索通往蒙古和中國的陸上道路。1608年,遵照沙皇叔伊斯基的諭旨,派出了以別洛戈洛夫為首的托木斯克哥薩克,去探尋西蒙古的阿勒坦汗(汗國)。這是俄國在探尋去中國的海陸道路的大背景下邁出的具體而實際的一步。後來由於西蒙古各部間的混戰,俄國使者探險者沒有到達阿勒坦汗所轄的地區。不過,哥薩克們仍然帶回了從葉尼塞河上遊的吉爾吉斯人那裏獲悉的有關中國的某些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