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巴倫支的第二、三次探險(2 / 2)

兩小船沿西海岸繼續南下,沿途不斷靠岸,生火煮飯,獵捕禽獸。7月28日,小船駛抵新地島南島西南岸,碰到了兩艘俄國船。荷蘭人得到了俄國人的補給,它們一起駛向瓦伊加奇島。途中由於風暴和濃霧,荷蘭人又不得不在一個小島停留了4天。他們在島上發現一種匙形小草。德·菲爾喜悅地說:“我們吃了幾把這樣的草……,精神馬上振作起來了。以前我們連嚼麵包幹的勁都沒有,現在我們能嚼能咽了。”這個報道實際上記錄了人類認識和征服壞血病路程上的一小步。

天氣漸漸轉好,荷蘭人繼續南下,到達伯朝拉海南岸,接著西返。途中不斷遇到俄國船,得到幫助和補給。8月25日,小船隊到達科拉灣入口處附近的基利金島。他們在這裏打聽到,在科拉灣停泊著3艘荷蘭船,由楊·魯普指揮。原來,1597年7月初他們在熊島分手後,楊·魯普向北探航,但仍隻前進到斯匹次卑爾根的北海岸就被冰層擋住。他便返航回到荷蘭。1597年冬天他又率領商船和貨物來到阿爾漢格爾斯克,現在正準備返航。荷蘭探險隊的殘存人員,包括黑姆斯克爾克、德·菲爾改乘楊·魯普的船於1597年9月16日回到阿姆斯特丹。17個越冬者中共喪生了5個。

17世紀的第一個25年間,又有一些荷蘭航船被派去探尋東北航路,但沒有一艘越過喀拉海的大門喀拉海峽和尤戈爾海峽。此後,荷蘭人完全停止了這種探險。繼巴倫支的第三次探險後,西方對東北航路的探尋隻有英國人亨利·哈得孫的遠航值得一提。1607年,他受莫斯科公司的委托探尋東北航路。基於和魯普一樣的地理學觀念,這年夏天他在格陵蘭和斯匹次卑爾根之間尋找去北極的通道,試圖先穿過北極,再南下穿過阿尼安海峽,直達日本。這次他在北緯80度左右仍被冰層擋回,但返航時他們發現了北緯71度附近歐美之間的楊馬延島。第二年夏天他又試圖走傳統的東北航線去東方。他先想到達斯匹次卑爾根東海岸,但沒有成功。後來他到了新地島西南岸。但沒有穿過喀拉海峽就在冰塊前退縮了。哈得孫帶回的有價值的消息和知識主要是格陵蘭海域有豐富的鯨類和獸類資源。此後,西歐的漁獵船便接踵而至。哈得孫後來致力於探尋西北航路,取得較大的地理發現。

以巴倫支為首的或以巴倫支為靈魂的荷蘭船隊對東北航路的三次探險,繼俄國人後再次發現了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新地島的北島和一些小島,首次探察了斯匹次卑爾根的西北海岸、新地島北部海岸,向北挺進到北緯80度的封凍冰線。他們把文明人類的航海範圍向北提高了幾個緯度,創造了在如此之北的極地過冬的成功先例,同時還繪製了準確的地圖和海圖,搜集了寶貴的豐富的氣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