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塔菲協定和文件在航海探險方麵也反映了朝廷和哥倫布的一些設想、態度和政策。1.此行不僅要開辟去東方的新航路,還要盡可能地發現一些島嶼甚至大陸。這顯然是受西歐的一些傳說和葡萄牙人的發現的影響。盡管哥倫布後來沒有意識到他所發現的地區屬於一個新大陸。2.要把新發現的無人地區或隻有野蠻人的地區(如同西非沿岸)納入西班牙的版圖、殖民地或勢力範圍。這反映了西班牙的擴張要求。3.他們所說的印度地區是包括東亞的,這體現了當時的地理概念。4.對日本、中國、印度等已知的文明國家,他們還是比較客氣的,所以才發護照,致國書,說明他們到這些國家來的原因和目的。可見,他們所謂“一定的原因和目的”就是如果無機可乘或見勢不妙,便隻是通商和交流。
“圖_中_不_figure_0142_0012_em”
“圖說”圖4-2
資料來源:原載德拉·科薩1508年的地圖,取自《海洋元帥哥倫布傳》第1卷第103頁。主桅上掛的是卡斯提女王伊莎貝拉的禦旗。“/圖說”
哥倫布首次遠航共投資約200萬馬拉維迪,約合二次大戰前夕的1.4萬美元。其中國庫撥給一部分,哥倫布東拚西湊一部分,帕洛斯的大船主和航海家平鬆兄弟、還有前已提及的大商人兼財政顧問桑塔赫爾各借出了很大一部分,伊莎貝拉女王也變賣首飾投入一部分。探險隊共籌備了三條船,旗艦為聖瑪麗婭號。因旗艦後來在伊斯帕尼奧拉島(海地)失事,故有關該船的情況都是後人的回憶、推測和研究的結果。該船載重約120噸,一說是三桅掛四角帆的帆船,單甲板、有船樓。另兩艘為平塔號和尼尼雅號,載重均約60噸。船隊帆上都有巨大的十字,昭示著傳播基督教和十字軍遠征。主桅上都掛著伊莎貝拉女王的禦旗。旗麵四等分,由交錯著的兩種圖案組成。一是綠底金色城堡,代表卡斯提(西語Castillo,意即城堡);一是白底紫紅色雄獅,代表萊昂(西語Leon,意即獅子)(見圖4-2)。船上配備有各種火炮長銃,彈藥箭矢。船上備足食品、淡水、酒類、藥品、燈具、燃料、帆纜索具等航行用具和物資。探險隊還帶上許多玻璃珠、小鏡子、花帽子、銅鈴、襯衫、飾針、針線、花布、小刀、眼鏡、石球、鉛球等百貨用於交換。哥倫布為艦隊司令,探險隊總指揮,坐鎮聖瑪麗婭號。旗艦船長為德拉·科薩,馬丁·平鬆為平塔號船長,其弟維森特·平鬆為尼尼雅號船長。探險隊裏有翻譯、醫生、地圖繪製員等專業技術人員,其中包括懂希伯來語、阿拉伯語的德·托雷斯。船隊共有90餘人,除哥倫布外還有四個西歐人。還有三個從監獄裏提出來的囚犯,以便派去幹最危險的事。關於聖瑪麗婭號的船主兼船長胡安·德拉·科薩(Juan de la Cosa)的身份,西班牙史學家馬達裏亞加認為此人便是後來著名的宇宙誌學者和製圖家。“sup”31“/sup”但英國史學家彭羅斯、德國史學家朗格都認為他們是同名同姓的兩個人。據美國史學家莫裏遜考證,他們是兩個人,皆是巴斯克人。分別住在桑托納和加的斯灣。製圖家德拉·科薩參與了哥倫布的第二次遠航,與此同時船主德拉·科薩正得到特許,用船從安達盧西亞運送200卡海銳斯小麥到基普斯誇,作為他在首次遠航中損失了聖瑪麗婭號的補償。“sup”32“/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