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質量管理

61為保證標引工作的質量,應充分考慮以下因素:

a標引工作的組織管理;

b標引人員的業務素質;

c檔案主題詞表本身的質量;

d相應的標引工作細則。

62為提高標引質量,應做好審核校對工作。

621審核校對工作是檢查標引的主題詞是否專指、客觀。主要檢查以下幾方麵:

a主題概念提煉是否準確;

b轉換成的標引詞是否是詞表中的正式主題詞;

c是否符合組配規則;

d是否存在過度標引或標引不足;

e對同類型主題所施用的標引詞前後是否一致。

622審校方法是先由標引人員自己審校,再由專人審校或標引人員互相審校,並將審校意見反饋給原標引人員。

63為保證標引工作質量,標引人員應做到:

a熟悉《中國檔案主題詞表》或其他所用詞表及標引規則與方法;

b熟悉所標引檔案的內容及與之相應的科學知識;

c具有一定程度的語文水平;

d應盡可能與利用者及利用接待人員多接觸,並通過分析檢索結果,改進標引工作,提高標引質量。

附錄19

檔號編製規則DA/T13—94

(1995年6月12日國家檔案局批準,1995年10月1日實施)

1主題內容與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檔號的結構、編製原則和編製方法。

本標準適用於檔案館(室)編製檔號

2術語

21檔號

檔案館(室)在整理和管理檔案的過程中,以字符形式賦予檔案的一組代碼。檔號是存取檔案的標記,並具有統計監督作用。

22全宗號

檔案館(室)給定每個全宗的代碼。

23案卷目錄號

全宗內案卷所屬目錄的代碼。

24類別號

館(室)藏檔案類別的代碼。

25項目號

產品、工程、課題、設備等檔案的代字或代號。

26案卷號

案卷排列的順序號。

27件號

案卷內文件的順序號

28頁(張)號

案卷內文件每頁(張)的順序號。

29代碼

一個或一組有序的、易於計算機和人識別與處理的數字、字母、漢字及其他符號。

3檔號編製原則

31唯一性原則

檔案館(室)內檔號應指代單一。不同編號對象應賦予不同代碼,一個代碼隻表示一個編號對象。

32合理性原則

檔號結構必須與館藏檔案的整理分類體係相適應。

33穩定性原則

檔號一經確定,一般不應隨意改變。

34擴充性原則

檔號必須留有適當的遞增容量,以便適應不斷擴充檔案的需要。

35簡單性原則

檔號力求簡短明了,以便減少代碼差錯,節省貯存空間,提高處理效率。

4檔號的結構

檔號結構分為三種:

41第一種結構為:全宗號—案卷目錄號—案卷號—件、頁(張)號。

即:××××—×××—×××—×××

全宗號案卷目錄號案卷號件、頁(張)號

42第二種結構為:全宗號—類別號—案卷號—件、頁(張)號。

即:××××—×××……n—×××—×××

全宗號案卷目錄號案卷號件、頁(張)號

43第三種結構為:類別號—項目號—案卷號—件、頁(張)號。

即:××××……n—×××……n—×××—×××

類別號項目號案卷號件、頁(張)號

44檔號中左邊為上位代碼,右邊為下位代碼,連寫時上、下位代碼之間用“—”(短橫)相隔。

45件號、頁(張)號可根據檔案保管和使用的需要,選擇一項編號。

5檔號的編製方法

51全宗號的編製方法

全宗號用四位代碼標識。其中第一位用漢語拚音字母標識全宗屬性,後三位用阿拉伯數字標識某一屬類全宗的順序號。

全宗號的格式是:×全宗屬類代碼×××全宗順序號

511全宗屬類代碼的編製方法。

5111在一個檔案館內,全宗屬類代碼不應重複。

5112全宗屬性單一的檔案館可以“0”作屬類代碼。

例1:某省檔案館藏新民主主義革命曆史檔案第13號全宗,標識為“X013”。

例2:某市檔案館藏舊政權檔案第4號全宗,標識為“J004”。

例3:某縣檔案館藏建國後檔案第127號全宗,標識為“0127”。

例4:河北省檔案館藏原熱河省第123號全宗,可標識為“R123”。

例5:四川省檔案館藏已撤銷的川東行署003號全宗,可標識為“D003”。

例6: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藏明清檔案第74號全宗,標識為“0074”。

512全宗順序號的編製方法。

5121全宗屬類內的各個全宗按排列次序流水編號。

5122在一個屬類內不應有重複的全宗順序號。

52案卷目錄號的編製方法

案卷目錄號以三位阿拉伯數字標識。

521案卷目錄號應根據全宗內檔案整理狀況設置。可按不同時間,不同組織機構,不同保管期限,不同專題或不同載體形態設置案卷目錄號。

522第一案卷目錄所含案卷數量一般以三位數為宜。即案卷目錄內案卷數量不足100時,一般不另立案卷目錄,亦不另編案卷目錄號;案卷數量超過1000時,一般應另立案卷目錄,並另編案卷目錄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