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往事(三)(1 / 2)

承武王看清是我,便揮退欲上前捉拿我的禁衛軍,道:“問津?你有何事?”

我抬首看了一眼承武王身旁的應國使者,道:“臣女欲單獨求見王上。”

承武王聞言蹙眉嗬責我道:“方才劉大人才誇讚於你,不過片刻功夫,你已不知禮數了!”

我聞言將頭埋得更深,此時但聽那姓劉的應國使者道:“言小姐,你方才所使的招式可是言將軍教你的?”

我向那應使回道:“父親武藝雖好,卻不擅輕功。民女雕蟲小技,乃是父親一位舊友所授。”

“言將軍那位舊友可是姓劉?”那使者又問。

我雖不知他為何詢問我師傅之事,卻也不敢隱瞞,忙道:“不敢欺瞞使者,家師確實姓劉。”

那使者聞言不再多問,又見我一直跪著,便道:“言小姐如此匆忙,必有要事麵見王上。臣下忽然想起尚有私事在身,如此便先行告退。”

我見狀已對那應使存了三分好感,麵上也露出感激一笑。他隻深深看了我一眼,便不再言語,匆匆告辭而去。

承武王見我久跪在地,便道:“隨我進小金殿。”

我聞言立刻起身,隨承武王返回殿中。

承武王在殿上就座,問道:“今日何事如此冒失?”

我深吸一口氣,緩緩道:“臣女言問津,自幼承父兄庭訓。雖為女兒,卻曉君恩大義。如今臣女深受王恩,入宮已近兩載,”此時我又跪了下來,對承武王朗聲請道,“此番應國遣使求親,臣女鬥膽,欲向王上自薦,請王上恩準臣女作和親女官,隨和親公主遠赴應國。臣女願以餘生,為涼應邦交略盡綿力!”

小金殿上有片刻沉默。直至我的膝蓋已跪得發麻,才聽得承武王道:“旁的女子若被選為女官隨公主和親,隻怕多有不願。你卻為何還要自薦?可是……在宮中過得不好?”

我聞言忙搖頭道:“問津在宮中深得各位娘娘照拂。可越是如此,問津越發心中有愧。旁的女子若要遠赴應國,必會記掛家中親人。然問津父母雙亡,無牽無掛,又深受王恩,是以請旨自薦。”

承武王歎了一口氣,又道:“你可想好了?如今言家隻你一女,你若隨和親公主遠赴應國,隻怕今生便再無機會重回涼寧故土了。”

我向承武王深深叩首道:“問津無怨無悔。”

承武王聞言歎道:“此事孤自有考慮。你先退下吧!”

我見狀又向承武王行了一禮,方才施施然告退。

從那日自薦赴應之後一連三日,宮中均無異樣,連獨孤王後也不再刁難於我。

我雖煩悶不已,卻也不敢出了流雲宮,生怕承武王有旨意傳來,而我卻不在自己宮中。我如今最怕請願不成,又被獨孤王後知曉。若當真如此,恐怕她不會輕饒於我。

果然九州地邪,我心中正想著獨孤王後,她便已到了流雲宮門前。我聽了侍女來報,連忙到宮前迎接。但見她一臉肅容,快步走進流雲宮,邊走邊對我道:“問津,你很令我刮目相看。”

我心知定是我自薦赴應之事教她聽了去,也不作辯解,隻道:“臣女隻想為國略盡綿力而已。”

她聞言腳步微頓,轉身看向我道:“我原以為你隻是尋常女兒,卻不曾想你已盡得了言峰真傳。”她歎了口氣,道:“先發製人,此招甚妙。”

我聞言不敢做聲。她也加快腳步,進了流雲宮主殿。

甫一進殿,她便揮退眾人,隻留我在屋內問話:“本宮並不想刁難於你,隻是不欲你和王上及太子親近。”

我聞言心中冷笑,又重複了一遍曾經說過無數次的話:“臣女並無非分之想……”

“你既敢自請隨和親公主遠赴楚應,本宮已是信了你。否則也不會來這流雲宮了。”

“多謝王後娘娘垂愛。”我麵無表情答道。

獨孤璧琴見我雙目無神,心知我是敷衍於她,也不生氣,隻道:“問津,你很聰慧,也很伶俐。若是本宮女兒,本宮必將你寵到天上……”她輕歎一聲,又道:“奈何天意弄人,你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