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我轉念一想,卻仍苦惱不已。段竟琮時來探我,與我談論古詞,比劃劍招,我又如何能夠阻止他前來流雲宮?此事原就非我一人之力可為。
因勤媛之事,我已全沒了與意容玩耍的興趣,意容想必也被嚇著了,一張小臉已是刷白。我見狀忙謊稱身體不適,匆匆回了流雲宮。
自意容宮裏的勤媛出事之後又過了一個月,太子宮中也出了事,是一個名叫辭嵐的宮女懷了身孕。雖然太子段竟琮自稱是酒後失德,誤與這名宮女發生了關係,然而宮人皆知太子潔身自好,從不與東宮侍女親近。
我原以為這位名叫辭嵐的宮女最後會被段竟琮收入東宮,此事也就過去了,可後來卻聽說獨孤王後抓了一名侍衛,稱是辭嵐在宮中的奸夫。辭嵐見狀隻得承認自己與那名侍衛有染,結果兩人雙雙被處死。
事情至此才水落石出,原來是太子念在辭嵐侍奉一場,不忍她因此喪命,是以謊稱辭嵐懷了自己骨肉。
因著辭嵐之事,太子被獨孤王後禁足東宮麵壁思過一月。我聽聞亦是感慨萬分,段竟琮,確實太過仁善,對於一個不甚親近的宮女都能如此回護,不惜犧牲自己聲譽,混淆王室血脈。這樣的人日後若繼承一國大統,對於涼寧,也未必是一樁好事。
我想起了初進宮時所聽聞的傳言,說是獨孤王後善妒且手腕鐵血,是以承武王雖後妃眾多,卻子嗣凋零,迄今隻得兩位王子。除卻太子段竟琮是獨孤王後親子之外,另一位王子段竟瑉也是親母早逝,自幼養在獨孤王後膝下才得以保住性命。
我當時雖隻有十二歲,然而聽了這段傳聞卻深為段竟瑉感到慶幸。他很聰明,為了避忌獨孤王後,十五歲便自請出宮。承武王想必也知曉他的心意,便封他為慕侯,賜邑閔州,非詔不得入宮。
想承武王一生文韜武略,卻有這樣一位狠毒的王後,大概也是有苦難言。獨孤一族是百年公卿世家,承武王繼承王位也是倚仗獨孤一族的支持。隻為這一個緣由,獨孤王後即便再霸道善妒,承武王也不能廢後另立。
思及此處,我又不禁慨歎自己如今在恒黎宮中步履維艱的情境。
不知為何,獨孤王後對我多有不喜,而她的一雙兒女卻偏偏與我十分投緣親近。如此便置我於危險的處境之中,偏生我又不得出宮,隻能日日活在煎熬與冷眼之中,自尊也大受傷害……
我忽然十分欽佩那位我從未謀麵的承武王二子,慕侯段竟瑉。想他養在孤獨王後膝下多年,必是嚐盡冷暖,然而他卻能夠隱忍不發,直到十五歲封侯出宮,才算是苦盡甘來。我如今隻在恒黎宮中一年半便已倍感艱辛,也不知那位慕侯是如何能夠十五年如一日的小心謹慎。
說來慕侯段竟瑉隻比我大四歲餘,我進宮之時他已封侯出宮一年有餘,除卻奉詔入宮以外,每年也隻在年關之時才會回到恒京。我現今雖也在恒黎宮中,卻隻是無名無分的孤女一人,宮中盛宴自是無份參與,如此也就無從識得這位在我心中頗具傳奇色彩的慕侯殿下。
他日若得機緣,我定要與他結識一番。
如此想著,我在恒黎宮中便越發謹慎小心起來,與太子和意容也漸漸疏於來往,每日隻在流雲宮中以看書、種花、刺繡來打發時日,就連以前父親和師傅曾教過的強身招式也生疏了。
這樣的日子大約又過了兩月,恒黎宮中出了一件大事。應國國主楚晉年為兩國安定,遣使來涼寧求親,直言是為應太子楚璃求娶一位正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