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任數日,遣人劾奏大將軍梁冀及河南尹不疑,以主外戚,蒙恩貴顯,勢壓朝廷,而轉貪饕,縱恣無極,疾害忠良,謹條其欺君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齒者也。書禦京師,公卿莫不震薨,鹹羨綱直。時梁氏皇後貴寵方盛,諸梁姻族,布滿朝廷。帝雖知綱直言,而亦不能用也。
卻說廣陵群賊張嬰等,聚黨相叛,寇亂州郡,擾掠民財。
楊徐間積十餘年,二千石不能製服。帝聞,急詔梁冀商議。時冀恨張綱無由計害,因奏帝曰 :"廣陵賊勢盛大,非其人難以 服之。臣舉一將,立便成功 。"帝曰:"卿舉何將?"冀曰: "見任曹州郡守張綱是也。有鬼神不測之機,萬夫不敢近之勢。
非此將,莫能使也。陛下可遷張綱為廣陵太守,鎮納賊兵。庶使百姓安寧,國家優樂。願陛下聖鑒 。"帝聞奏,大喜,曰: "卿言正合朕意。"遂遣使往征綱還。使者領敕上馬而去。
卻說張綱正在公堂理事,忽小軍報曰 :"朝廷遣使來至, 久待府外,未敢擅入。請太守傳令 。"綱聞,忽整冠帶出府迎 接。邀入後堂禮坐,問曰 :"愚無分善可悉,何郡公屈駕降而顧寒乎?"使曰 :"聖上念君賢德,久未高遷,故遣小使召駕 還朝,同匡國政。願君早赴無拒 。"綱大喜,設宴相待。次日 天曉,眾卒擺道,二人上馬還朝。
數日而至,入殿見帝。山呼禮畢,帝謂綱曰 :"朕聞廣陵 賊叛,無將可行,故特召卿往伐,以絕黎庶之災。願勿憚勞,早安朕望 。"綱曰:"臣食君祿,須盡死忠。但無孫、呂之謀, 蕭、韓之策。今國既遇難,豈敢自逸而憚勞哉?臣即願往 。" 帝大喜,遂與精兵五萬,親送上馬出行。綱曰 :"臣聞柔能勝 剛,弱能勝強。《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臣 雖無識,亦可濟時。可令是眾而騷動民哉!今願單車而往 。" 帝歎曰 :"前有太守出師者,多請騎兵。今綱獨幾於勝,真丈 夫也 !"遂親送於午門之外,分別而去。帝亦還宮。 卻說張綱自引數十吏士,趲步前行,數日方至。身無寸刃,徑詣嬰壁壘門。嬰聞大驚,急走閉壘。綱於門外罷遣吏兵,獨留所親者數十餘人,以書喻嬰,請與相見。嬰見綱書至,誠無 偽,乃出拜謁,邀入帳下。延至上坐,綱譬之曰 :"前後二千 石,多肆貪暴,故致公等懷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為之者一人,非義也。今主上仁聖,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區區以爵祿相榮,不顯以刑罰相加。今誠轉禍為福之時也 。"嬰聞而泣 曰:"荒裔愚民,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複相聚偷生。 若魚遊釜中,則不可久,且以喘息須臾間耳!今聞明府之詞,乃嬰等更生之辰也 。"遂分別還營。
次日,嬰召諸將謂曰 :"今漢主敕遣張綱,以德歸吾,並 未以兵加迫。真所謂仁聖之君也。吾等莫若早順,享受封榮,免黎民之塗炭,士卒之苦勞。汝等若何?"眾將聞言,皆願誠服。嬰大喜,遂與所部萬有餘人,造詣綱門請降。綱大喜,急下迎入。令卒大開筵會,宴勞其軍。後人有詩以讚綱曰:玉驄單轡出神京,不用貔貅百萬兵。
到處重宣勤恤意,坐令民庶樂升平。
是日宴罷,綱即遣使回京,具奏所事。帝大喜,即令來使持節回郡,拜授綱為大將軍之職,並賞軍銀二百餘兩。八月,帝崩於後宮。太子炳即皇帝位,年二歲。梁太後抱之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