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回 詡出朝歌民政治 閻臨攝職國臣荒(2 / 2)

太後覽表,深納嘉之。顧謂群臣曰 :"羌胡之禍中國,其 來久矣。曆觀前代,受其疲敝,道其困辱,深有可恥。今群虜一定,豈獨國家無夷狄之憂,實天下生民之福也 !"眾臣皆頓 首稱賀。遂令光祿寺大開宴會群臣。次日,悉入朝謝恩。八月,皇太後鄧氏崩,壽六十二,葬於慎陵山。

卻說安少辨聰明,故鄧太後立之。及長,多不相得。而乳母王聖見太後久不歸政,慮有廢置,常與中黃門鄧伺候。

其左右宮女,先有受罰者,心懷忿怒。今見鄧後崩世,乃於帝前誣言告曰 :"鄧後娘娘在日,暗與鄧悝、鄧弘、鄧及尚書 鄧訪,欲謀害陛下,複立平原王德為君。臣等欲告陛下,奈其貴寵,禁不敢言。願陛下聖明詳察,遠斥奸臣,以為後世法。

"帝聞大怒,急令有司上奏,言悝等大逆不道,傳旨廢隴西平候廣宗、葉侯廣德、西華侯忠陽、安侯珍都、鄉侯甫德皆為庶人。以鄧騭未與通謀,但免特進,遣令就國。宗族人等,皆免官罷職歸鄉。騭等資財田宅,悉追收之。徙鄧訪及家屬流於遠郡。令郡縣官吏逼迫廣宗及忠等皆自殺死。又徙封騭為羅侯。

於是,騭與子鳳並不食而死。騭從弟豹為河南尹,遵為度遼將軍舞陽侯,暢為將作大匠。知騭等廢罷而死,亦皆自殺。惟廣德兄弟,以母閻氏為後,得留京師。時大司農朱寵,痛騭無罪遇禍,乃為肉袒輿櫬,上疏追訟。疏曰:伏維和熹皇後,聖善之德,為漢文母。兄弟忠孝,同心憂國。宗廟有主,王室是賴。功成身退,護國遜位。曆世外戚, 無與為比。當賜福善履謙之,而橫為宮人單辭所陷。利口傾險,反亂國家。罪無申證,獄不訊鞫。致鄧騭等罹此酷濫,一 門七人並不以命。屍骸流離,怨魄不返。逆天感人,士卒喪氣。 陛下宜收還家次,寵樹遺孤,奉承血祀,以謝亡靈。臣寵冒犯, 戰天庭。

由是,眾士大夫俱為騭稱枉罪。帝意頗悟,乃發州郡護騭之屍,還葬洛陽北芒舊塋。滿朝公卿,會其喪者,莫不為之悲泣。詔遣使者為立祠廟,以太牢告祀。令其諸從昆弟,皆歸京師。乙醜三月,帝崩,壽三十二。

卻說閻氏太後,久欲專奪國政,而貪立幼主。安帝崩後,親攝臨朝,召弟閻顯入宮,議曰 :"國家大事,不可久荒無主。 奈太子庸弱,難當國政。吾欲迎立濟北惠王之子、北鄉侯懿為嗣,可繼否乎?"顯曰 :"娘娘所言,正合臣意。然國家傳位,所嗣得宜。苟非其人,則政亂易矣,豈庸常哉!今娘娘獨能深謀遠慮,是為萬世之法 。"太後大喜,遂遣使者往北相迎。 使者至,懿即赴京。太後急令安排筵宴,迎接入殿。乙醜八月,懿即皇帝位。冬十月而薨。十一月,中常侍孫程、王康等一十九人,聚於德陽殿,謀議立君之事。孫程謂曰 :"太後 同顯攝朝,迎立北鄉侯懿,未滿百日而薨。乃其天數然也,非 人致之。且上古國家,流傳正葉,若先帝無子,庶幾可嗣。況太子寧致為王而立他人以失禮乎。且太子深明善政,誠為有德,吾欲迎而立之。諸公若何?"眾皆然諾。遂令使者往迎濟陰王保立嗣為君。

數日,車駕臨京,文武香花接人,扶上龍床,即皇帝位。

群臣舞蹈,山呼禮畢,遂封孫程、王康等一十九人,皆為列侯。

詔下收捕閻顯、王嶽,當殿處斬。徙遷太後閻氏於離宮,不聞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