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融出馬,謂何曰 :"吾主劉秀善任賢能,將軍文武兼備,智 勇超人,若歸扶漢室,保為重用,不枉將軍英雄而屈於賊寇之 下。將軍如不願從,則功名兩失,而留汙名於萬世矣,將軍以為如何?"何曰 :"人生天地間,要在立節。豈不聞古人有雲'士窮立節義,世亂識忠臣'。吾與隗囂共盟永約,汝主劉秀雖係漢室宗支,乃是妖人崛起,吾豈背約而從寇乎 !"融曰: "古之賢臣,皆擇主輔佐。昔商紂不仁,諸侯多叛。文王修德,親聘太公。孟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今吾主順天行道,伐暴吊民,王莽百萬之兵,片時掃除,天下三分已得二矣。今將軍隗囂據竊隴右,與漢爭鋒,汝縱有拿雲之手,衝天之誌,則不過於王莽。將軍早思回頭,便有褒封。一則揚清於後,二則遺計子孫,將軍不聽,難出融手。融兵十萬,戰將千員,已布四十裏之地,陣如鐵束。將軍雖有萬夫不當之勇,難出此敵。 願將軍思之 。"封何不聽,橫刀躍馬,望融趕殺。融即催軍對 陣。
眾將飛奔出馬,一齊掩殺。金鼓齊鳴,喊聲震地。兩邊混戰,士馬相衝,何軍大敗,丟旗墮鼓,棄甲曳兵。何撞出陣走, 前路伏兵截住。欲回後走,竇融諸將上夾攻。一陣大破之,斬首千餘級,得其牛馬千頭,穀粟萬斛。何逃入隴右而去。於是,竇融威武揚震河西。有詩為證:竇融一戰立元勳,威震河西四海聞。
須信儒臣胸富甲,筆鋒輕舉掃千軍。
時大兵未進,融乃引軍還城,伺候車馬。
卻說囂將梁統,知融會駕西征,乃使人夜入帳中,刺殺張玄,與囂絕約。所假將軍印綬,起軍應漢。又酒泉大守竺曾,思第嬰原被隗囂昔日所害,乘漢兵起,乃殺屬國侯王徹,與弟報仇而去。融知,遂承製拜曾為武鋒將軍,共合大軍十萬,令眾將飽食,上馬即行。
至姑臧,囂兵已退,融遂回軍,恐囂勢大,久守不出,令人上書,促駕急進。書曰:隗囂聞車駕當西,臣融東下,士眾騷動,計且不戰。囂將高峻之屬,皆欲逢迎大軍。後聞兵罷,峻等複疑。囂揚言東方有變,西州豪傑遂複附從。囂又引公孫述將令守突門。臣融孤弱,介在其間,雖承威靈,宜速救助。國家當其前,臣融促其後,緩急迭用,首尾相資。囂勢排迕,不得進退,此必破也。
若兵不早進,久生遲疑,則外長寇仇,內示困弱,複令讒邪得有因緣,臣竊憂之。惟陛下哀憐,納愚衷曲,臣竇融頓首百拜,謹奉書上。
帝覽書甚喜,令使回報。壬辰八年夏月,禦駕親征隴右。
以大司馬吳漢為元帥,征南大將軍岑彭為副帥,虎牙大將軍蓋 延、建威大將軍耿為左右護駕帥,捕虜將軍馬武為先鋒。點起大軍百萬,戰將千員,炮響一聲,擁駕而出。帝傳旨軍中:"不得騷擾良民,如違者即斬。"眾將應諾前行。旌旗蔽日,塵土遮天,騎兵步卒千裏不絕。
忽光祿勳郭憲急趨駕前諫曰 :"東方趨定,車駕未可遠征。 奈西地險阻,山穀崎嶇,且其兵將久練慣熟,吾等軍卒生疏,恐有一失,難相救護。願陛下納臣愚見 。"帝不聽所言,促車 前進。憲乃當車拔刀以斷軸,帝亦不從。西行至漆,諸將多有進告,言 :"王師之重,不宜遠入險阻"。帝猶豫未決,令 召馬援問之。援即隨召夜至。帝見大喜,共坐帳下,且將所事質問。援曰 :"臣因說囂,將有見土崩之勢,兵精有必破之狀。 臣是積米如山,以待君至,細將其形指示。諸軍所從何路出入, 昭然可曉 。"帝聞言,乃曰:"虜在吾目中矣。"次日進軍,令吳漢等分兵兩隊,並道而入。至隴右城下,布列陣勢,大叫囂將搦戰。囂知,急令大將王捷點兵十萬,各披盔甲上馬,出城迎敵。兩軍相對,眾將護車出陣。帝親打話謂囂曰 :"朕自白水起義,蒙天下豪傑歸附,均以兄弟相待, 未有薄於彼而厚於此。後舉大軍,進擊王莽至武關,亦蒙汝與子陽約期接應。朕雖嗣職,未嚐有負汝之意。今何自據隴右,與朕爭乎?"囂聞帝言,低首無答。吳漢出馬大罵 :"賤賊! 無福受祿,故自作孽。今見主上親至,尚不低首請罪,立時拿住,碎首分屍 。"言罷,激若雷怒,踴身飛出。兩馬相交,戰 不三合,隗囂敗走。吳漢趕上,王捷擋住。亦無三合,忙回陣走。
隗囂見敗,急催一十三員大將,出陣助殺。眾將得令,飛奔而出。帝見囂兵助陣,亦令副帥岑彭、先鋒馬武及護駕耿、蓋延等眾將,四圍掩殺。金鼓震天,征塵蔽日。囂軍大亂,伏塹墮坑,走者踐屍踏足,傷者棄甲丟槍。隗囂見戰兵不利,令小卒鳴金收軍,走入閉城不出。帝亦收軍下寨。 次日,漢帝升帳,召諸將議論,恐長安有失,令征虜將軍祭遵與大司馬吳漢,分兵二萬,鎮守長安。二入領旨,拜別上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