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賈複疾愈,引軍急追蕭王至薊,令卒報知蕭王。蕭王忙出迎接,邀入帳下坐序。二人甚悅。至次日,諸將進曰 :" 我王聖鑒,今河北盡平,百姓俱服,王可就此為帝,以慰眾望。
"蕭王不聽,再起軍行至範陽。馬武進曰:"天下無主,如有 聖人承敝而起,雖仲尼為相,孫子為將,猶恐不能有益,反為不美,後悔無及!我王雖執謙退,奈宗廟社稷何?宜且遠薊,即尊帝位,以議征伐。今此無主而賊相亂擊之乎?"光武驚曰: "將軍何出是言也!可斬首為示 。"馬武曰:"諸將皆言,非 一人也 。"蕭王使馬武出曉,眾將俱畏不言。是日,蕭王引軍從薊還至中山,諸將複上奏曰 :"漢遭王 莽奪位,宗廟悉被滅絕,豪傑憤怒,生人塗炭,與伯升首起義兵,推尊更始為帝。而不能奉大統,敗亂綱紀,盜賊日多,群生危蹙。大王初征昆陽,王莽自潰。後拔邯鄲、北州、弭定,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路州據土,帶甲百萬。言武力莫之敢抗,論文武則無所並。臣聞帝王不可以久曠,天命不可以謙拒。惟大王以社稷為計,萬姓為心,何得累拒而苦乎?"蕭王又不聽言。行至南平棘,諸將複固請之。蕭王曰:"寇賊未定,四方尚敵,何速欲正號位乎?"諸將進言不從,且暫出。耿純進曰: "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誌耳。今功業既定,天下亦應, 而大王留時逆眾,不正號位,臣恐士大夫望絕計窮,則有去歸之思!我王不可久自苦也。若大眾一散,難可複合,時不可留,眾不可逆,願大王察臣愚衷,早蘇眾望 。" 蕭王見純奏言甚誠切當,深複感之,乃曰:待吾將思 。" 行至於,召馮異問曰 :"四方動靜若何?"異曰:"三王反 叛,更始必敗,宗廟之憂,在於大王。今宜速從眾議,軍卒社稷,下為百姓 。"王曰:"吾昨夜夢乘赤龍上天,覺悟心中動 悸,此意若何?"異聞言,下席拜賀曰 :"此天命發於精神也。 心中動悸,大王重慎之性也,此天速大王登位,不可延遲 。" 蕭王聞言,微微而哂。馮異遂退。
會儒生疆華,自關中奉敕伏符詣,進於王曰 :"劉秀發兵 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群臣因是,複 進奏曰 :"受命之符,人應為大萬裏合信,不議同情,周之白 魚,曷足比焉?今上無天子,海內混亂,符應之瑞,昭然著聞,我王宜答天神,以塞群望 。"蕭王於是準言,命有司設壇場於 郊南千秋亭五成陌。軍卒得令,喜笑不勝,即往南郊築壇。建起高亭,四圍結彩,中建禦座,以黃包茵褥,鋪於金龍椅上。
前焚寶鼎,後展繡屏。完畢,至縣複命。六月己未,文武百官各整朝衣象笏,先臨壇待駕登殿。有詩為證:驄馬五更寒,披衣上繡鞍。
東華天未曉,明月滿闌幹。
是日,蕭王車至,諸將扶上千秋亭。蕭王令列香案於前,親祝告天,祝曰:皇天上帝,後土神祗,眷顧降命,屬秀黎元,為人父母,秀不敢當。群下百辟,不謀同辭。鹹曰:王莽篡位,秀發憤興兵破王,尋王邑於昆陽,誅王郎、銅馬於河北,平定天下,海內蒙恩。上當天地之心,為元元所歸。《讖記》曰:劉秀發兵 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秀猶固辭至於三,群下僉曰 :"皇 天大命,不可稽留 。"秀敢不敬!
承祝罷,眾將扶上寶位。鴻臚唱喝山呼,文武揚塵拜舞,齊伏金階,聽宣敕命。改年為建武,大赦天下。眾將功臣各受封贈。帝令文武功臣各插金花於殿侍宴。眾臣聽罷,欣然即從,一齊戴上。手捧金杯,跪於帝前,告曰 :"陛下新登寶位,臣 等無可稱賀,敢獻野芹杯酒,以表君臣之義。願我王萬萬高壽,永撫黎民 。"帝大喜,曰:"朕居是位,俱賴卿等匡扶,而致 今日之顯 !"言訖,即下位,令各侍於兩旁。有詩為證: 侍臣各顯廟廊材,齊祝君王萬壽杯。
酒灩金波扶日月,歌聲喜氣一時回。
殿前侍酒浮香,高品傳宣修善珍。
聖主禦筵猶未飲,便令頒賜及儒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