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是個畫家,經常外出寫生。這天,他來到一個村子,正好看見兩隻牛頂角。這是兩隻健壯的公牛,渾身的肌肉凸起,鼻子呼呼呼冒白氣,誰也不讓誰,使出了蠻力。

康生趕緊拿出畫筆,摩平一張宣紙,照著這兩隻公牛畫起來。也就片刻工夫,康生畫好了一幅《鬥牛圖》。他收拾東西,正要返回住處,驀地,天空陰雲密布,雷聲隆隆,就要下大雨。康生左右看了看,不遠處有座土地廟,就奔了過去。

雨停了,天也黑了,康生看土地廟沒人,就決定在這裏住一晚。深夜,他睡不著,就打著手電欣賞起《鬥牛圖》來。他越看越喜歡,這是他畫得最好的一張畫了,拿去參加比賽,一定能獲獎。

就在這時,有人歎口氣說:“畫功雖然好,可卻有個地方畫差了。”康生回頭看,是個白發老人,拄著拐杖,就忙請教說:“老人家,哪個地方畫差了?”老人說:“牛頂角時沒有豎起尾巴的,都是夾著尾巴的,這樣才能聚集一身的力氣。”

康生埋頭沉思,老人說的不錯,那兩隻公牛頂角時確實都是夾著尾巴,都怪自己觀察不仔細。他連夜修改好《鬥牛圖》,已經天光大亮了。

後來,《鬥牛圖》獲得國際畫展的金獎,康生專程回到土地廟答謝老人,他還以為老人是土地廟的廟祝。一打聽,土地廟從來沒什麼廟祝。再看土地公公的塑像,和老人的麵貌卻有幾分相像。

(原載《百家故事》2009年8月上,責編顏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