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到現在為止 ,還沒有客戶在晚上打電話過來 。但是為了保證店的名聲,李安明走之前交代過柳勇,晚上的時候也要注意電話鈴響。
李安明請到店裏來工作的兩位老師傅,家住的並不遠,如果晚上真的有需要的話,柳勇開車去接其中一位老師傅就可以。
李安明早就跟店裏的員工說好了,隻要是晚上有出去工作的,都是按加班費來算的,隻要給的錢不少沒有人會拒絕的。
在李安明離開店裏大概半個月,柳勇就熟悉了店裏的工作情況,於是他開始留意起滬市的電腦市場。畢竟他來這裏不僅僅是幫別人的忙,也是為了發展自己的事業。他可是扔了鐵飯碗跑來這裏的,如果一事無成他回去根本沒辦法麵對自己的母親和兒子。
柳勇開始每天開店後抽出時間到附近的商場去逛,主要是留意商場裏電腦的售賣情況。
滬市跟京都市差不多,去商場看電腦的人還是不少的。但是成功賣出去的電腦還是不多,當然這很多人的家庭條件有關。
柳勇做的基本調查是為了確定陸建華的建議可行性有多大,確定後他就真心邀請黃瑩和張永教自己學電腦。
一開始黃瑩和張永也放不開自己,畢竟柳勇身上的氣勢確實很強,他們兩個就是沒見過世麵的大學生 ,對他自然是會有懼怕。
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柳勇是非常認真地跟他們學習,於是黃瑩和張永也漸漸放開自己,把自己知道的電腦知識都告訴了他。
不過因為電腦並沒有聯網,所以能學的其實有限,基本上就是開機關機然後打字等基本操作 。
不過對於現在的柳勇來說他也學不了太多,電腦這種東西就是靠熟練的,當他擁有自己的電腦的時候 他就會學會其他,尤其是有了網絡之後用得越多就會學到越多的東西。
柳勇一邊學習電腦知識一邊等李安明回來,當然他也利用幫忙看店這個機會,學習著如何經營一家店。
改革開放後很多人當上了個體戶,但是能走得長遠的人都必須有自己的一套經營手法,不然的話根本就維持不下去 。
李安明帶著徐陽在奧迪工廠裏麵學習,一開始進去的時候,那些工人根本就不會教他們任何東西。
雖然有負責人說過他們算是合作夥伴,但是沒有哪個工人會願意把自己的手藝白白給教給別人的,對他們來李安明和徐陽是陌生人。
一開始李安明和旭陽被他們排斥也感到非常無奈,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但是很快李安明就想通了:別人不願意教他們主動去看去學不就行了嗎?
做生意後李安明的臉皮更加厚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資本不夠讓別人去信任他,所以他隻能厚著臉皮 ,不然怎麼能抓住機會呢?
徐陽沒有李安明的圓滑,但是他肯學肯吃苦,李安明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兩個人互相配合的很好。就算那些工人不跟他們說話,不教他們也不回答他們的問題,但是他們自己去看去學還是有收獲的。
平時李安明和徐陽遇到問題就會記錄下來,也不會每天去煩那些工人,而是會等到負責人過來巡查的時候,當著他的麵去問那些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