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的教師而言,最欣慰的事莫過於為自己辛勤勞作而將要出版的著作撰寫後記了。這時的心情如同熬過漫漫長夜瞥見窗外的曙光,度過嚴寒酷暑迎來溫暖明媚的春天,那伏案寫作的汗水和疲憊,都被收獲的喜悅一掃而去,惟有萬言稿紙散發出的墨香芬芳才引人興奮陶醉。三年多了,對現代人才學的學習與研究終於有了一個比較滿意但還存在不少缺憾的果實,總算對社會有一份小小的回報,小小的貢獻,因為社會養育了我,時代培養了我。
關於現代人才學的研究,在我國先後有過兩次高潮,第一次是20世紀80年代,那是改革開放初期,百業待興,時代呼喚千百萬人才振興中華,隨之掀起了人才學研究的熱潮,一時間,關於人才學研究的著述不斷湧現,其中不凡大家手筆和經典之作。第二次就是21世紀的今天,由於知識經濟的到來、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市場國際化的發展,人才競爭成為時代競爭的核心和焦點。為緊跟時代潮流,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我國政府及時提出了“科教興國,人才為本”的方針,並於2003年底召開了建國後規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更加明確提出了“人才強國”戰略,隨之掀起了又一次人才學研究高潮,各界有識之士和學界同仁熱烈討論,各抒己見,在人才學研究領域有許多突破,提出了許多適應時代潮流的新觀點和新理論,但令人遺憾的是,學術界創新之作不多,研究專著也是鳳毛麟角,甚至連現代人才學教材也難以見到。作者在多年的人才學教學基礎上,經過近三年多的潛心學習和研究,對現代人才學領域所涉及的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雖然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聊感自慰的是,我的勞動終於形成了今天的成果,並把它奉獻給廣大讀者。需要說明的是,這部著作並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成果,它的真正作者應該屬於我國廣大人才學研究者和教學人員,他們的研究活動和教學實踐為這部書提供了豐富的理論素材,書中除了本人的研究成果外,還參考借鑒了許多學者、專家和同行們的研究成果,在此向他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和敬意。
本書在撰寫過程中,還得到了許多同仁和朋友的關心和幫助,並提出了一些寶貴意見。陝西人民出版社的資深編輯金義良先生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本書即將麵世之際,我一並向他們表示感謝和敬意。
本書的出版由於時間倉促,作者水平所限,錯誤疏漏一定不少,懇請各位讀者不吝賜教,以期今後繼續完善和修訂。
作者
2006年9月於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