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環境的調節
1.調節環境的方法。人才的成長是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過程。所以,一個人要成才,不能隻注意培養內在素質,還要學會調節環境的方法。
環境調節的第一種方法是利用。利用就是利用環境中有利的因素。一般人都多多少少會利用一些明顯的有利因素,但做到充分利用,就要多交往,細觀察,善分析,大膽闖,講方法。我們看一個人成長的環境的好壞,不能隻看客觀的、靜止的環境的好壞,而主要是看一個人已經利用和將被利用的現實環境的好壞。如果一個大學畢業生分到一所著名的大學裏,但他不與專家交往,也很少和圖書館打交道,那麼他所擁有的現實環境就沒有優勢。
環境調節的第二種方法是回避。對於不利的環境因素,可以回避。比如對別人的諷刺、攻擊,可以置之不理。如果某處噪音大、光線暗,可以避開這個地方,另找一個地方。
環境調節的第三種方法是創造。創造就是創造一種好的環境來代替原來不好的環境。比如懷素練字無紙,他就用芭蕉的大葉子來練字。法國的布萊爾雙目失明,當時他找不到可供盲人閱讀的書籍,後來他潛心研究點字,創造了盲文。美國發明家富爾頓1787年有事去英國,正好碰上發明家瓦特慶賀50歲生日。他大膽登門,自薦給瓦特畫像,從而結識了瓦特,並從瓦特的經曆中受到很大啟發,給自己創造了一個發揮才幹的廣闊空間。
2.環境調節中的優勢積累。優勢積累是美國社會學家朱克曼提出來的,他說:“在科學領域裏,當某些個人或團體一再獲得有利條件或獎勵時,優勢就積累起來。這些有利條件和獎勵使獲得者越來越快的成長,相反的卻使未能獲得者(相對地說)越來越貧乏。”可見,優勢是指外在的有利條件和獎勵,而不是指內在素質方麵的特長。
優勢積累很重要。一個人不積累一定的優勢,就不能成才,或者不能成大才。優勢的內容很廣,總的來說有人際優勢(如名人優勢、師友優勢、群體內人際優勢),物質優勢(如信息資料優勢、設備條件優勢、資金優勢等)和榮譽優勢(如成就優勢、名望優勢、信譽優勢等)三個方麵。優勢積累的方法就是上麵所說的對環境的利用和創造。
一個人優勢積累起來後,不僅有利於做出成就,而且因為做出了成績而獲得新的優勢。這種現象就如同前麵所說的是馬太效應。馬太效應是羅伯特?默頓提出來的,他在1973年出版的《科學社會學》中說:馬太效應“是指對已有相當聲譽的科學家作出的特殊科學貢獻給予的榮譽越來越多,而對那些還未出名的科學家則不肯承認他們的成績”。這是一種社會慣性。這種慣性既有積極的一麵又有消極的一麵。積極的一麵表現在他能為已成名的人才提供更好的條件和更多的機會,使之作出更大的貢獻,並可以防止社會過早地接受和承認那些不夠成熟的東西。消極的一麵表現在不利於那些未出名的(特別是青年人)人才的成長,並且給有名望的人造成過重的負擔,影響其創造。
§§第四章 人才成長發展的內部條件――素質要求